有一天,在齙牙兔(一家全國連鎖兒童情商教育機構)家長課堂上,一位家長分享了她家孩子做作業發脾氣的事例。
她說,她家孩子是情緒比較強烈的那種,孩子不願意做家庭作業的時候會把書本丟掉,把作業本丟掉,然後大哭。
家裡人看到孩子的這種表現,既生氣,又頭疼,孩子做作業這件事變成了家裡的一個難題。
作為家長的我們,多少都有過情緒失控的經歷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受:越想壓住脾氣,脾氣就來得越強烈。
很多家長都帶小朋友看過冰雪奇緣,不知道家長們是否知道,冰雪奇緣中艾莎的魔法可以比喻成人的情緒。
艾莎的魔法威力很大,一開始她恐懼自己的魔法,認為自己掌控不了它(因為她用魔法誤傷了自己的妹妹安娜),於是她把自己封閉起來,活在孤獨與恐懼中,她越恐懼,魔法就越強烈,越掌控不住。直到在她的女王加冕會上,她因為失控被眾人看到了自己的魔法,眾人以為她是妖怪,於是她逃到了北山,在那個沒有人的地方,她再也不用恐懼了,她可以自由地、暢快地做自己,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她唱了那首小朋友都很喜歡的主題曲Let it go(隨它吧)。隨它吧,指的是她不用再壓抑情緒,可以釋放情緒了。
孩子的情緒(或者說人的情緒)也跟艾莎的魔法一樣,越壓抑,越強烈。記得我家孩子不到2歲的時候,我跟她爸爸帶著她在外婆家,當時該吃飯了,孩子在樓下還吵著要去小區裡玩,我在樓上叫她跟爸爸上來吃飯,她在樓下哭鬧,讓爸爸抱著,要繼續去玩,我則繼續提高聲貝叫她回來吃飯,我們就在小區裡上演了這樣一出全樓都能聽到的“孩子哭鬧的大戲”。在那樣的壓力下,我使出了殺手鐧,說:“再不回來我就下去揍你啦”。然後,孩子越哭越厲害了。
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當孩子處於強烈的情感中時,他們聽不進任何人的話。他們不會接受任何意見或安慰,也無法接受任何建設性的批評。他們希望我們能夠理解他們心裡在想什麼,希望我們明白在那個特別的時刻他們的心情。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是他在用宣洩的方式疏導情緒,這個時候,家長要避免批評、指責孩子,或者命令孩子不要哭鬧,這些方式只會增加孩子強烈的恐懼和怨恨,讓孩子害怕情緒這個“魔法”,越壓抑越強烈,越強烈越害怕,這是一個惡性迴圈。
不開心的孩子抓他的頭髮,頭上的蝨子或過敏
不能批評、不能指責、不能命令,那家長要任由孩子發洩情緒嗎?
在《孩子,請把你的手給我》一書中給出了答案,那就是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而不是針對其行為。
齙牙兔家長課堂上的那位家長後來是這麼做的,她孩子做作業再次丟東西,大哭的時候,她就去跟她說:“我知道你現在難受,你想丟就丟吧,想哭就哭一會,我陪著你”。後來,她家孩子每次宣洩情緒後,恢復冷靜的時間都在變短。孩子自己對情緒的覺察也更敏感了,每次她感覺自己控制不住的時候,就跟家裡人說,你們讓我自己待一會。
在簡耕的《遊戲力養育》訓練營中,給出了針對宣洩情緒的遊戲建議:
針對憤怒:可以教孩子雙手擰毛巾;
針對恐懼:可以教孩子玩“故意顫抖”;
畫畫和塗鴉也可以幫助情緒流動,透過給孩子提供安全空間釋放情緒也是不錯的讓情緒流動的辦法。
寫在最後:
除了常見的喜、怒、哀、懼、害羞、驚奇等是情緒詞,“寧靜”也是一個情緒詞,情緒詞其實有很多。不論是正面情緒還是負面情緒,情緒時刻都在陪伴著我們,它就像我們的呼吸一樣自然。
對待孩子的情緒,請家長們學會包容與接納,請一定記住,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而不是針對其行為。家長接納孩子的情緒,會讓孩子明白,我有情緒是正常的,我可以有辦法跟情緒做朋友,我可以管理好我的情緒,正如愛莎後來不再壓抑自己的魔法,可以正常使用她的魔法一樣,其關鍵點就在於冰雪奇緣結尾中的那句臺詞“愛能解凍”。這份“愛”,就是包容與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