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轉眼女兒已經從當初抱在懷裡的軟糯小人兒長成了蹦蹦跳跳四處奔跑玩耍的小姑娘,回想從女兒出生到現在,自己對自己的不滿,家人對自己的指責,與女兒之間的衝突,在家裡不斷上演。但如今我已經從當初懵懵懂懂當媽的狀態裡完全走了出來,應對這些綽綽有餘有餘,能夠做個開心的媽媽了。

雞飛狗跳的育兒日常

1.奶娃理家兩不誤?做夢!

我喜歡家裡整潔,可生孩子前幾天剛搬到新家,好多東西還沒整理好就去了醫院生孩子。等我出了月子走出房間,看到家裡亂糟糟的樣子,心裡特別扭。可白天既要照顧女兒,又要做一家人的飯,還要及時清洗粘上粑粑的褲子,女兒吐奶弄髒的衣服圍兜,想要收拾家裡哪有時間?

一天給女兒喂完夜奶,一看時間,凌晨四點,我腦洞大開,爬起來擼起袖子開始整理廚房,忙乎兩小時,看著變整潔的廚房真開心!第二天、第三天,繼續在夜奶後起來做清潔。結果原本奶水足足的我,三天後明顯感到奶水不夠女兒喝了,以前女兒都是咕嘟咕嘟直咽,現在老半天才嚥下一口。

我希望家裡乾淨整潔,可看著女兒小嘴努力允吸都得不到滿足的樣子,只好乖乖躺回床上補覺,不再半夜起來做清潔,白天也陪著女兒一起睡小覺,幾天以後,奶水終於回來了。想照顧好孩子,只能先放下自己的不甘心。

2.孩子為什麼不夠高了?

女兒出生時身高55cm,算新生兒中的高個了。網上有兒童身高表,回家後老公沒事就將女兒平放在床上量身高,如果長高了一釐米,便歡呼雀躍,好多天沒變化,就著急。都說頭幾個月裡孩子長得快,咱們女兒怎麼從頂高的個子,到現在只能算個平均水平了?我也跟著著急起來,是不是哪裡沒照顧好,孩子每天奶吃得足足的,難道是睡眠不好?

看到網上說藍光會影響孩子睡眠,從那以後,晚上女兒睡覺,我便關掉燈,自己躲在被子裡用手機,生怕手機的光線照著女兒,影響她長個子。網上還有兒童睡眠時間表,我便每天還掐著時間算,今天睡眠時間達標沒有,如果達標了,心裡就大鬆一口氣,如果差兩小時,就著急得不行。

一度跟瘋魔了似的,為女兒的身高、睡眠焦慮得不行。

3.你怎麼這麼粗心讓孩子過敏?

女兒塵蟎過敏,我們平時格外留意。有一次帶女兒去博物館玩,回來後晚上發現女兒一條胳膊上又過敏起了紅疙瘩,怎麼都想不起來到底是在哪裡接觸到了過敏原。直到後來翻看當天拍的照片,才注意到女兒在博物館裡將胳膊順著欄杆往下滑溜著玩。大概是欄杆許久沒人擦,上面落了灰導致女兒過敏的。老公得知後,馬上指責我:“你怎麼當媽的,這麼不小心,明知道她過敏就不要讓她碰那些髒東西呀!”

當時心裡既委屈又生氣,女兒過敏我也心疼,可是出去玩,哪可能時時刻刻都盯著孩子,總會有一時分神的時候。

4.好好刷個牙怎麼這麼難?

給女兒刷牙,也常常弄得雞飛狗跳,以前她喜歡突然咬住牙刷;最近又變成舌頭到處扭;或者我刷大牙,她卻咬著牙,我要刷門牙她又大張著嘴巴,如此幾次,我就忍不住發脾氣了。對她說:“你不配合,那就自己刷牙。”說完我便把牙刷塞到她手中,自己走了,女兒馬上哇哇大哭起來。老公聽到動靜,也嘟囔著:“怎麼搞的,刷個牙又哭了起來?”

乖乖刷牙的時候是好的,但女兒總能整出些么蛾子。

回想當媽這幾年,自我懷疑,他人評價,與孩子的衝突不斷上演。但我不想因為當媽而變成一個怨婦,所以總會在鬱悶生氣焦慮之餘思考:究竟是什麼讓我情緒不佳?我能做些什麼讓自己開心起來?透過看書、實踐總結,現在的我雖然還是會生氣委屈發脾氣,但很快就能調整好情緒,讓自己開心起來。

1.“自我慈悲”讓自己開心

自我關懷領域創始人克里斯廷·內夫博士主張“自我慈悲”,這是一種向自己傳達理解和善意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在生活中感到失意時。

教養女兒總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候,當我感到壓力,沮喪,自我評價很低時,會借用“自我慈悲”來療愈自己,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覺察自己內心的煩惱

比如,看到家裡髒亂,意識到我的內心在責備自己:“家裡亂糟糟的,住著能舒服嗎?為什麼我要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為什麼我不能把家裡收拾乾淨?為什麼別人帶孩子,家裡乾淨整潔,我卻做不到?”想象著自己作為一個旁觀者審視這些煩惱。

其次,以朋友的身份安慰自己

想象著,如果是朋友對我傾訴這樣的煩惱,我會怎麼安慰她?我大概會說:“孩子還這麼小,你又要照顧孩子,又要照顧大人,精力有限,難免有顧慮不到的,況且家裡亂糟糟也不是你一個人導致的,不必那麼苛責自己。”將安撫朋友的話對自己多說幾遍,用這樣的方式寬容、善待自己。

最後,尋找折中的辦法,放過自己

當我從內心寬容自己,放下了對“乾淨整潔”的執著後,再思考有什麼方法可以滿足自己?比如我喜歡乾淨整潔的家,現在無法完全滿足,那可以做些什麼讓自己好受一點?例如,保持床鋪乾淨整潔就好,或者自己的衣櫃乾淨整潔,這些自己很容易做到,又不太受他人影響的地方。每當我看到這些乾淨整潔的區域,內心就感到非常滿足,也不再為其他地方不夠整潔而耿耿於懷。

2.忘掉那些標準表格,解鎖育兒焦慮

因為第一次當媽媽,我們格外熱衷於檢視網上的各種表格,幾個月翻身,幾個月爬,幾個月走路,幾個月說話,身高多少算達標,睡眠多少發育好。但是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給孩子注射疫苗時醫生都會對孩子做檢查,只要醫生沒說孩子發育遲緩,那些標準就暫且放下它們吧!

比如孩子的身高發育,不僅由飲食、睡眠、運動量決定,也由孩子先天基因決定,而且不同的孩子,身高發育時間段不同,我們能做的是輔助孩子,但因此而“壓力山大”大可不必。如果寶寶沒有生病,吃飯睡眠都好,精神充沛,就沒有什麼值得擔心的,專業判斷交給專業人士吧!

3.轉移注意力應對他人評價

寶媽們帶孩子,家人難免有跟我們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很多寶媽因為家人指責“你這個當媽的怎麼怎麼”而生氣,覺得家人對自己要求高,完全不體諒自己,心裡既委屈又生氣。經過幾年的帶娃生活,我總結出了應對他人評價的最佳方法——不管他!沒錯,就是不管他!

羅斯福總統夫人曾說過: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傷害你,除非你同意。

只要我們的注意力不在他人的評價上,這些評價就不會對我們造成困擾。

很多時候家人對我們的指責批評只是一時情緒,如果我們糾纏在他們的情緒之中,就會沉浸其中,越想越委屈。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因此,當我因家人的指責而委屈生氣時,就會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調整心態。

看女兒小時候的照片影片,心情很快就能好起來

首先是儘快結束對話,離開當前環境(例如換個房間)。接著調整自己的注意力關注自己當下要做的事情或者想一些開心的事情,例如看看女兒小時候的照片影片——既開心,回憶孩子的成長曆程又能找回當媽的成就感,當我們的注意力轉移以後,心情很快就會好起來。#當媽的酸甜苦辣#

我們關注什麼,表明了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注意力曲線》

如果想做一個快樂的媽媽,那就把我們的注意力多放在開心的地方,少在他人的情緒上糾結。

4.發過的脾氣也能“變廢為寶”

《全腦教養法》提到:那些讓你奮力掙扎的“生存”時刻正是你教孩子獲得發展能力的好機會。即使養育孩子的過程不太順利,即使你犯了很多錯誤,這些都是你幫助孩子成長、學習,幫助他擁有快樂、健康、充實的人生的機會。

只要掌握方法,那些跟孩子產生衝突的時刻,也能成為我們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的機會。我原本脾氣不太好,儘管在育兒過程中一再剋制,也難免有發脾氣的時候,只刷牙這件事,就對女兒發過好幾次脾氣,但事後冷靜下來,我會這麼處理:

1.真誠道歉

發脾氣,也是一個向孩子展示如何真誠道歉的機會。我冷靜下來後會真誠的向女兒道歉:“媽媽剛才沒控制住情緒,對你發脾氣了,對不起呀,我還需要多看書學習,多練習控制自己的情緒。為了表示歉意,媽媽明天陪你下棋,好不好,你可以原諒我嗎?”每次道歉,女兒都會爽快的原諒我。

2.一起反省,尋找解決辦法

道歉後,我會跟女兒談一談為什麼咬牙刷,為什麼舌頭亂扭,也會跟她一起尋找解決方法——覺得咬牙刷很好玩,那麼我們以後就好好刷牙,等刷完牙了再一起玩咬牙刷的遊戲。原本因為咬牙刷而發脾氣,最後咬牙刷成了女兒每天刷牙時充滿期待的小遊戲,從而能夠乖乖配合。# 育兒有招 #

客體關係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提出了“足夠好的媽媽”這個概念,他認為,在“壞媽媽”與“完美媽媽”之間,存在著一箇中間狀態——“足夠好的媽媽”。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mini版辣目洋子火遍全網,會發光的孩子,都有這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