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隔代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很大,老人溺愛孩子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現狀,這也是令很多父母咆哮隔代教育的原因。

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父母要忙於工作,不能很好的照顧孩子,對於孩子的日常生活爺爺奶奶無疑是給了年輕父母很大的助力。但是在育兒觀念上,隔代撫養卻有很大的弊端,對於孩子的成長又成了一種阻力。

在這個結構多元化的家庭中,隔代撫養如何才能達到雙贏成為了每一個家庭的重中之重。

父母咆哮隔代教育

時代在進步,但是很多老人的思想還停留在他們那個年代,照顧孩子的方法,育兒的觀念跟年輕父母有很大的出入。再加上對孩子的溺愛,無形之中,隔代教育的弊端也就越來越嚴重了。

在電視劇《虎媽貓爸》中的小女孩茜茜,媽媽和奶奶的教育方式可以說是天差地別,一個讓孩子自己洗襪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想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一個寵溺嬌氣,嫌棄孩子媽媽這個不讓吃,那個不讓弄,還讓孩子幹活等等,總想讓孩子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公主。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育兒觀念令兩人的婆媳關係日益緊張。

父母在一邊歇斯底里的咆哮:科學養娃聽我的,陳年經驗靠邊站。老人在一邊固執己見、溺愛孩子。父母認為孩子應該科學餵養,科學教育,而老人則是認為事事靠經驗,我有經驗就應該聽我的。

老人對孩子的溺愛;老人的思想陳舊、固執己見、拒絕溝通;老人與自己截然不同的育兒觀念等等讓父母不斷的咆哮著隔代教育。

老人暗自神傷“搭人搭物又搭錢,還處處討人嫌”

經常有人說“當好父母難,當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更難”!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老人帶娃究竟是在享受天倫之樂?還是在費力不討好?

辛辛苦苦將孩子拉扯長大,看著孩子成家立業,該安享晚年的的時候,卻又要肩負起養育孫兒的重擔。既是出於對孫兒的疼寵,又是出於對孩子的心疼。

每天像個保姆一樣起早貪黑照顧孩子的一切,還要做家務。對於這個家庭是又出錢又出力,但是卻總是被孩子打差評。孩子一旦了什麼問題都會被怪在老人頭上。

孩子晚上想要喝水,奶奶倒了杯水遞給了孩子,剛準備開口提醒有些燙等會再喝的時候,孩子就打破了水杯燙到了手。

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就對老人吼:“這麼點小事都幹不好,還能做些什麼,哪有像你這樣照顧孩子將孩子弄受傷的。”

孩子受傷,老人要被抱怨;孩子生病老人要被埋怨,但是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呢;孩子犯錯、有不好的行為習慣,老人要被指責。

老人盡心盡力照顧孩子,為這個家當牛做馬不僅沒有換來一聲感謝,反而總要被指責抱怨,能不委屈嗎?

隔代教育是好是壞,究竟是阻力還是助力呢!

1、老人因思想觀念的落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或多或少的會有一定的弊端出現,養成孩子不良的性格或行為習慣。

首先,“隔代親”、“隔代慣”這些是無法避免的,對於孩子的要求幾乎不會拒絕,沒有底線的去滿足。他們在自己身上舍不得吃捨不得穿,但是在孩子身上卻絲毫不吝嗇。

孩子想吃什麼、想要什麼玩具、想看電視、想玩遊戲,不管孩子想要什麼,想做什麼,老人都會一一滿足,儘管有些要求是不合理的。老人的寵溺將孩子變得任性妄為、肆意揮霍。

老人都喜歡護短,孩子犯了錯,一味地縱容。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護著:“你罵孩子幹什麼”、“你打孩子幹什麼”、“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不斷地阻止著孩子錯誤的更正!

其次,在社交方面,老人總教育孩子不能吃虧,不能被別人欺負。被欺負了就要打回去罵回去。有的老人甚至還會教孩子怎樣罵人,怎樣打人,想要藉此鍛鍊孩子的膽量,讓孩子不被欺負。

不合理的教育方法很容易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令孩子變得囂張跋扈、暴躁易怒,造成孩子衝動、粗俗的行為。不懂得分享、禮讓、尊重、寬容的人很難獲得真正的朋友。

再者,老人照顧孩子總是大包大攬,不管大事小事都不讓孩子動手,更別說讓孩子自己動手洗襪子、刷鞋了。很多家庭的孩子連最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事事依賴旁人,還養成了好吃懶做的壞習慣。

最後就是對孩子的學習問題了,家長擔心孩子的未來,擔心孩子的前途,給孩子找最好的學校,最好的老師,只為了能讓孩子有一個好的起點,很多家長都十分注重早期教育。

而老人則是盲目的自信樂觀,感覺自己的孩子哪哪都好,根本不瞭解或者是直接無視了現在孩子的競爭壓力有多大。總是寵著孩子、慣著孩子,自以為是的疼著孩子、護著孩子。

殊不知自己給孩子營造的保護圈會令孩子失去上進心,讓孩子只知道安逸享樂,不知道努力奮進!

2、老人帶娃對一個家庭來說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助力,隔代撫養雖然有弊,但我們不能否定它帶來的好處!

老人通常會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交流溝通。能及時瞭解孩子的需求,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此外,都說老人有一顆童心,所以說老人和孩子相處起來會更加的融洽。

老人雖然思想有些陳舊,但在很多方面的經驗還是非常有用的,在養育孩子方面要比年輕父母熟練的多,懂得多。正所謂“實踐出真知”!老人已經養育了一代孩子,對於孩子各個階段的成長及心理方面的變化比較瞭解,他們比孩子父母更懂得如何去處理。

老一輩的人這一生經歷了大大小小很多事情,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經驗及感悟,對孩子的成長及教育有很大的幫助。

合理利用隔代撫養助力,減少阻力,達到雙贏

想要教育好孩子,家長要儘量取得老人的配合,教育孩子很忌諱“一人打,一人護”的模式。雙方要統一口徑,不能給孩子留有選擇的餘地。

如果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可以私下商量。愛孩子無可厚非,但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要保持理智,理性對待。

家長應該多與老人交流溝通,和老人一起探討如何教育孩子,讓孩子更好地成長。有時候也可以多問問老人的意見和方法,多向老人傳達一些新的育兒觀念,讓老人瞭解目前社會的育兒現狀!讓老人主動配合家長的教育。

平時多關心老人,適當地分擔些家務,既能表達對老人的孝心還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不要一邊抱怨老人事事包辦;一邊擔心孩子會養成懶惰的壞習慣,四肢不勤,五穀不分;而自己又一邊心安理得的享受老人的照顧。

家長要發揮自己做父母的責任,不要一邊將孩子交給父母,一邊抱怨父母!再忙也要抽出時間教育孩子、引導孩子。

家長要正確認識隔代教育,理性對待隔代撫養;合理利用助力,共同減少阻力;達到雙贏的結果!

7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火上熱搜的鄭淵潔語錄:真正的會溝通,在口也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