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也不能一直吃母乳,母乳的營養跟不上孩子生長髮育的速度。有的媽媽因為身體因素,沒有母乳或者母乳不足,會用一些傳統的牛奶配方奶粉進行補充。但是如果存在牛奶過敏的話,最好是使用氨基酸奶粉或者是部分、深度水解奶粉,這樣才能降低牛奶蛋白過敏的風險,同時也能提供比較充足的碳水化合物、脂肪或者一些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保證孩子的正常的生長髮育。
孩子的輔食新增的時間也十分關鍵,在早期,食物變應原主要是牛奶、雞蛋、花生、豆類,因為嬰幼兒的腸道菌群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胃腸道黏膜還不完善,如果過早新增輔食很容易導致出現食物過敏的問題。
但是如果新增輔食太晚,也會錯過建立口服耐受的關鍵時期,也即是出生後的4-6個月,在這個階段逐步新增輔食的話,每一種食物都比較小劑量的食用,觀察幾天沒有明顯的過敏症狀,就可以再加混合的食物。
同時,一些過敏性疾病,除了與餵養方式有關係,還與很多營養素和代謝產物透過不同的途徑影響消化道微生態,免疫調節等多種途徑也會影響過敏的發生。這裡我們以維生素D為例,它除了可以調解鈣磷代謝、心血管的問題等,還與兒童過敏性疾病比如哮喘等存在很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說,體內的維生素D的水平越低,出現肺功能不全或者是哮喘的機率越大。維生素D主要可以透過維護Th1/Th2細胞、細胞因子數量及平衡等免疫調節作用來減少或阻止氣道高反應性,這種情況可以有效減輕哮喘發作的病情輕重,並且維生素D在過敏性疾病當中起到保護的作用。所以在一些呼吸系統的過敏性疾病當中,可以進行適當進行補充維生素D。
除了上面說的一些問題,孩子發病比較早的還有食物過敏,或者溼疹以及特異性皮炎、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問題,導致孩子生病除了食物過敏原之外,還有很多誘發因素,所以需要家長們做好生活調護。否則盲目給孩子禁食,不僅影響孩子全民的影響,還會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在兒童過敏性疾病大發展的過程中,食物過敏是過敏程序的第一步,最早發生,家長們一定要重視並且及早進行治療,同時家長們需要對餵養問題進行一定程度的學習,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