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孩子一般是喜歡交朋友的,樂群心理很強。他們有要求與同伴一起活動的強烈願望。當這個願望不能如願時,有的孩子會“以物為友”,出現“想象中的朋友”。如小狗、小貓、小玩具。並與他想象中的朋友一同遊戲、起居、飲食,日子久了,孩子會變得孤僻,性格過於內向,不合群。有些家長對這個問題認識不足。怕孩子到外面去玩“野”了,被別的孩子帶“壞”了。
其次又怕孩子外出受欺侮,不如關在家裡玩保險。這就限制了孩子交往的機會。還有的家長怕把家裡搞髒搞亂,就不準自己的孩子把別的孩子帶到家裡來玩。幼兒應當具備哪些社會交往能力呢?主要是學會與同伴的交往以及與成人的交往。要求與同伴友好相處,信賴和理解別人,會用適當的方式請求別人的幫助等。這是每個幼兒都應當具備的能力。家長如何才能有效地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呢?
第一,要鼓勵孩子大膽用語言與別人交往。家長可以從幼兒感興趣的事情入手,交給他主動去進行社會交往的任務,如委託孩子辦力所能及的事,幫助傳話等。第二,要不斷擴大孩子交往範圍。讓孩子“走出去”“請進來”,學做小客人、小主人。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鄰居、親朋好友家串門,或邀請客人來家玩。讓孩子接觸到各種不同型別的人。允許孩子外出串門,找小夥伴玩和邀請小夥伴來家作客。使幼兒得到實際鍛鍊社會交往能力的機會。
第三,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在交往中發生的矛盾衝突。孩子們在一起玩,有時爭吵是難免的。家長應當有意識地用具體形象的事例教育孩子團結合作。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矛盾,甚至打架時,家長不要袒護自己的孩子。只要他們的分歧與固難不大,吵架不會發生什麼危險,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去開動腦筋,克服困難,判斷是非,解決糾紛。孩子們是在和同伴一起玩耍、爭吵、受欺負,反過來又欺負別人。
然後又重歸於好的過程中,不斷克服困難,積累經驗,茁壯成長的。如果發現孩子們在一起搞惡作劇,自己的孩子會跟著學壞,家長應及早制止這種胡鬧,教育引導他們轉向有益的活動。第四,要教給幼兒互相協商的本領。如注意有禮貌的請求別人,學會尊重別人,平等待人;學會忍讓,遇到與自己的意願相違的事,能剋制自己的願望,服從多數人的意見,樂於幫助別人克服困難,熱情歡迎新夥伴,和更多的朋友愉快交往。
最後學會遵守集體規則,約束自己的行動,學會這些本領可以提高交往的質量,增加別人對自己的信任感。親愛的家長,當你們的孩子掌握了社會交往的能力,他的行為就更能和大家協調一致,他會深感“合群"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再交往的願望。願家長們在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方面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