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將至,不僅是各企事業單位開啟了年終總結的節奏,很多幼兒園也搞起了自己的年終慶典,各種別開生面的形式,意在為小朋友創造才藝展現的機會。
幼兒園給孩子頒發“年終獎”,家長看到獎品認為學費白交了
小七就讀的幼兒園屬於“城中貴族”,每月幼兒園學費與生活費加起來超過三千元。但小七爸媽認為,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幼兒園很關鍵,所以即便是家庭條件算不上大富大貴,還是咬牙堅持。
此“年終獎”非彼年終獎,幼兒園頒發的年終獎不是金錢,而是各種創意禮物。如:來自於院長的親筆手寫信,老師和孩子一同完成的手工作業等。
小七得到的“年終獎”是樹葉做的書籤,上面還特別寫了小七的名字。小七爸媽拿到這份“特殊年終獎”,都覺得很感動。
可晚會剛散,就有家長把孩子獲得的“年終獎”徑直丟進垃圾桶裡,嘴裡還忍不住嘀咕:收那麼貴的學費,就發這樣的“破”禮物,學費算是白交了。
面對家長的不滿,老師們有自己的解釋:幼兒園搞活動並不是以物質獎勵為主,何況幼兒園的活動經費有限,所以老師們才別出心裁想到了從這個角度給孩子們製作禮物。
幼兒園頒發另類年終獎的話題,在網上也引起了一些爭議。
一部分網友認為:既然幼兒園學費收那麼高,還是該在禮物上準備“高檔”一些,家長接受度也高。
另一部分網友則認為:禮輕情意重,在這個“快餐時代”,老師們還願意花時間、花心思去手寫書函,製作禮物都是難能可貴的。這些“特殊的年終獎”會是孩子們童年珍貴的回憶。
毫無疑問,這一起幼兒園年終獎事件,戳中了物質教育的本質。隨著社會發展,家庭收入提升,育兒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一些家長難免也走入了“物質教育”的誤區,凡事以“價格高低”而論。
父母愛子女乃是天性,因此在物質上父母願意傾其所有為孩子付出是無可厚非。但物質教育不能過火,否則給家庭經濟造成壓力的同時,更滋生了孩子的虛榮心和攀比心。
物質教育該怎麼掌握尺度?這幾個原則要牢記:1、符合家庭經濟狀況
市場經濟時代,家庭經濟也有所不同,一部分家庭經濟水平普通,但家長們寧可對自己節衣縮食,也對孩子出手闊綽。
物質教育的核心是給予孩子進步的“源動力”,而非是滿足孩子的需求。因此,物質教育一定要符合自身家庭的狀況,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否則家長狼狽不堪的同時,生活安逸的孩子也不明白自己家的真實情況,養成了鋪張浪費的壞習慣。
2、不要追求“價格論”,以適合孩子為大前提
貴就等於好,這是很多家長存在的誤區。小到給孩子挑選禮物,大到給孩子報興趣班,很多家長完全追求“價格論”。
對於純潔如白紙的孩子來說,物質概念並非先天而來,而是後天培養而成。在孩子眼中,幾千塊的金銀珠寶比不上幾十塊的一盒玩具。同理,幾萬元“天價”興趣班,如果孩子本身沒有興趣,再更多的錢也無法激發出孩子的天賦。
物質教育的本質並不是挑選貴的,而是要適合孩子為大前提。所以家長在給孩子挑選禮物,報名興趣班的時候,不妨徵求一下孩子的意見再做出選擇。
3、物質教育的使用頻率和方式要注意
物質獎勵的核心是讓孩子明白讓孩子對“付出”與“收穫”有準確的感知,而不是成為滿足孩子慾望的工具。
因此,家長在物質教育吉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使用頻率和使用方法。例如要求孩子完成當天的作業,是孩子的學習的正常任務,家長大可不必“金口一開”許諾孩子各種物質獎勵。
家長可以酌情考慮,以一個週期或者相對較長的時間段為獎勵的時間基礎,跟孩子確定物質獎勵的挑戰目標與條件。
古語有云:“倉廩實而知禮節”。
物質教育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以在短期內激發出孩子的鬥志。但家長不可沉迷於此方法,畢竟教育的本質最終迴歸到精神層面,即孩子脫離物質激勵的基礎也可以奮發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