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的產褥期就是民間所指的“坐月子”,是指產婦從生產結束到身體恢復至孕前狀態的一段時間。在坐月子的這段時間裡也是寶媽恢復整個生殖系統的一個過程。如果寶媽恢復的不好,必然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
其實對於生寶寶來說,最常見的生產方式就是順產和剖腹產了。但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下面就讓芽芽媽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選擇順產方式的寶媽,一般情況下引起併發症的種類和機率都相對較小,而且後期恢復起來也比較容易。
而對於很多經歷過剖腹產的寶媽而言,都說生的時候很輕鬆,但是產後就像“渡劫”一樣。因為刀口的疼痛以及下床走路的酸爽,芽芽媽相信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有發言權。
所以說,剖腹產生娃的寶媽們,其實比那些順產生娃的寶媽會有更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怕疼不願下床活動
對於剛下手術的剖腹產寶媽,醫生會叮囑暫時不用枕頭並保持平臥,這是為了避免壓迫傷口。過了24小時之後,醫生會幫助寶媽拔掉尿管並告訴寶媽需要下床活動。
我們都知道,麻藥過了之後寶媽就會逐漸的感覺到傷口的疼痛,這個時候下床活動對於寶媽來說可能算的上是一種挑戰了。
但是芽芽媽想說的是,即使傷口疼痛難忍寶媽也不可以一直躺在床上不動。如果寶媽一直躺著不動,疼痛的時間就會持續的更長。
寶媽即使身上還插著尿管行動不便,也需要儘早的翻身活動一下,這樣可以防止腸道黏連,儘快排氣。
時不時觸碰刀口
經歷完剖腹產寶媽,由於身體出汗就會導致刀口發癢,而且時不時的還想用手撓撓。
還有一些好奇的寶媽總想看看自己的傷口變成什麼樣子了,就會偶爾的用手揭開紗布看個究竟,甚至還用手摸摸。
其實這樣是不可以的,不僅不衛生還可能導致傷口發炎。
飲食不注意
剖腹產因為有刀口,所以必須在排氣6小時之後才能吃東西。這個時候產後腹內壓突然減輕,腹肌鬆弛、腸子蠕動緩慢,容易出現便秘的情況。
![](http://timg.juduo.cc/2020/12/7acb448cb78b409ca2c553527f9138f1.jpg)
所以,第一頓食物應儘量選擇一些能夠增強腸蠕動、促進排氣、減少腹脹的食材。例如:稀粥、蘿蔔湯、等流質食物。
寶媽在產後第二天可選擇肉末軟麵條等半流質食物,需要注意的是:寶媽不要在產後當天就開始進食高熱高糖的食物。
久坐抱娃
說起久坐抱娃,不光是剖腹產的寶媽不能觸碰的禁忌,順產寶媽也需要注意。因為,孕期裡的寶媽普遍缺鈣,產後也會有骨質疏鬆的情況發生,久坐抱娃就會導致腰疼。
而且,產後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久坐很傷身也不利於剖腹產刀口的恢復。
觀察惡露是否異常
惡露不論是順產後還是剖腹產後都會出現,寶媽在月子期間,一定要注意觀察自己的惡露是否異常。
對於剖腹產的寶媽來說,一般情況下惡露顏色會隨著身體康復逐漸變化。由一開始的鮮紅色轉變為粉紅色,再呈現黃白色,而鮮紅色惡露排出時間一般會持續一週左右。
如果寶媽發現自己排出的惡露長期發紅,而且量比較大時,一定要及時就醫,避免感染或是意外情況的發生。
除了以上說到的注意事項,剖腹產的準媽媽在這3方面也需要注意!
1
營養均衡
月子期間的飲食,應該清淡並且營養均衡,小米粥、湯類適合術後第一週吃。
隨後可以適當吃一些有營養的食物來進補,同時也要適量吃一些蔬菜等粗纖維食物來促進腸胃蠕動。
2
喝水不能忘
喝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對於月子裡的寶媽而言卻是非常重要的。
一定要多喝水!
![](http://timg.juduo.cc/2020/12/be666660a87845158871b3fed6741c2d.jpg)
手術後的寶媽偶爾會下床活動一下,但因為擔心牽扯傷口或是過於疼痛,因此運動量受限。
這個時候寶媽可以多喝些水來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而且還有利於哺乳。
3
好好睡覺
對於剖腹產的寶媽來說,在術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睡覺都會成為一個問題。
有一部分的寶媽由於疼痛感強烈,不管怎麼睡都覺的疼,又不敢亂動怕傷口撕裂,平躺的時候又難忍宮縮帶來的疼痛感。
![](http://timg.juduo.cc/2020/12/1c650f1fbae74659ad3f385705602b6f.jpg)
所以,醫生會建議剖腹產的寶媽在術後平臥期後採用側臥睡姿,同時可以在身後支撐一個高且柔軟的東西做支撐。例如:被子、毯子等。
參考文獻
[1]剖腹產術後護理中個性化護理干預的臨床研究[J].高豔.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3):25+92.[2]剖宮產術後早期半流質飲食促進產婦胃腸功能恢復[J].邵娟.交通醫學,2018,32(04):348-349.[3]剖腹產術後促進排氣方法的探討[J].王小平.世界最新醫學資訊文摘,2015,15(09):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