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媽媽,我能看看你的小弟弟嗎?”

“媽媽是女孩子,沒有小弟弟。”

“為什麼女孩子就沒有小弟弟?”

“......”

這是一位寶媽和四歲的兒子的對話,以往對於孩子的任何提問,她都能從容以對,此時卻突然有些尷尬遲疑。

其實,很多家長面對孩子關於男女之別和“性”的問題,尷尬之餘回答都有些敷衍含糊,比如:

“爸爸,我是怎麼來的?”“垃圾桶撿的!”

或者“媽媽,你怎麼流血了?”“額,你看錯了...”

甚至有些家長,乾脆把“性”當成不能在孩子面前談及的羞恥之事。

就像前段時間,那位吐槽老師給學生講解懷孕和性別知識的家長,面對老師的正常科普,她理直氣壯的指責道:“我女兒才9歲,是能聽這些事情的年紀嗎?”

有一顆保護孩子的心是沒錯,但是這位家長顯然不知道,她嫌9歲進行性教育太早,殊不知6歲之前孩子就已經形成基本的性觀念,而今天她的談“性”色變,很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性教育缺失,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1 對 “性 ”產生錯誤看法,傷人傷己

孩子不能在適當年齡接受科學、健康的性知識,進入青春期之後,他們就會因為好奇心,透過未知渠道瞭解性,從而對性產生錯誤看法,影響心理和生理健康,甚至可能失控,做出傷人傷己的行為。

2 面對侵害,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據統計,2015-2019年間,性侵害未成年犯罪案件佔侵害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的45%至70.3%,而其中相當一部分受侵害的未成年人,因為缺乏性知識,導致自我保護意識喪失,無形中縱容犯罪,讓傷害變得肆無忌憚。

3 因無知產生“心結“,影響一生

把“性”看做羞恥之事,在無知中因為“性”嘲笑別人或者被人嘲笑,導致心理不健康,嚴重的甚至影響未來的情感和婚姻。

性教育不僅是生理科普教育,更是包含了人類成長的價值觀教育。作為家長,我們不僅自己要正確認知性,接納性,把它當成一件正常的事情,更要坦然面對孩子關於性的問題,用科學、正確的態度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引導。

12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愛吃的砂鍋香腸豆腐煲,簡單營養,鮮香味美,吃一次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