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意文明禮貌。所謂禮貌,是尊重他人,用言語動作表示恭敬、謙虛的一種行為表現。如對人善意親切,接待周到而有禮節,語言文雅,態度溫和,願為需要幫助的人效力等。幼兒禮貌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培養幼兒對成人使用尊稱和禮貌語言,態度和藹親熱,待人接物禮讓別人,成人講話不插嘴,有禮貌地回答大人的問話,不打擾他人休息等。
幼兒文明行為習慣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如果父母對待上輩或他人態度粗暴,那麼想把孩子教育成為有禮貌的人是很困難的。不少初入園的3歲幼兒由於家庭不重視禮貌教育,往往不懂什麼是“有禮貌”。也有相當一部分小朋友有較好的文明禮貌習慣,那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有較高的文明禮貌修養。也舉兩例:有個孩子叫崗崗,家中婆婆、父母和小姨都重視文明禮貌行為,因此崗崗養成了良好的禮貌習慣。
他尊敬老師,喜歡和小夥伴友好交往,待人接物會禮讓,從不打擾別人活動,並能幫助勸說不講禮貌的孩子改正錯誤。其次還有孩子由於奶奶嬌慣放任,原來行為粗野,只要看到鄰居孩子在看小人書,他總要去搶過來看。後來他住在父母家中,看到父母和鄰居總是友好相處,相互禮讓,受到父母耐心的說理教育,以後當鄰居孩於在看小人書時,就學會了很有禮貌地向別人借書。
父母的表率作用對於培養孩子的禮貌行為效果是顯著的。父母應當怎樣培養孩子的禮貌行為呢?1,父母要加強自身的文明修養。要認真閱讀“怎樣做父母”的書刊雜誌。如"幼兒早期教育"、“父母必讀”、“家庭教育"、“名人家庭教育故事"等,增強培養子安成為21世紀高文明素質的建設人才的責任感、使命感。客人走時要帶孩子送到門口,說:“歡迎再來玩”、“再見”。
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如電影院、劇院時,不大聲喧譁,不吃帶皮殼的食物,不隨地扔物品。到公園遊玩時愛護公園的花草樹木。再者坐公共汽車時不和別人爭座位,遇見別人有困難儘自己的努力去幫助他人。3,父母要做尊敬老人,關心長輩的表率。節假日,可以攜帶孩子購買一些長輩喜愛的生活用品或營養品去看望老人。長輩生病帶孩子去慰問。長輩過生日,帶孩子送禮祝賀。
最後4,夫妻之間互敬互愛、互幫互讓。夫妻之間要相敬如賓,語言和善,行為友好,有爭議的家事要揹著孩子商討。教育孩子尊敬父母。總之,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父母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只有身體力行,處處事事講文明禮貌,才能培養出懂禮貌的下一代。我們期望所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都注意自己的文明禮貌行為,湧現出更多的文明禮貌之花,為祖國開放出更多更芬芳的文明禮貌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