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帶孩子,人們腦子裡的馬上浮現出來的應該都是媽媽帶孩子的場景。確實是,在我國帶孩子、教育孩子好像一直都是媽媽在做的事情,大部分爸爸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的付出都是沒有媽媽多的。
喪偶式育兒因為在傳統觀念裡面,人們都是秉持著”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的,男人總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和事業上,認為家裡的一切事物都應由媽媽來負責。
負責家人的起居生活、負責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負責對孩子的照顧和教育,而他們自己就好像是一個”旁觀者“。
很多父親覺得自己就只是需要適當的”幫助“母親做做家務、帶帶孩子,認為自己這些適當的幫忙就已經很盡職盡責了。
由於父親的長時間”缺席“,就導致了母親的育兒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有些想自己經濟獨立的媽媽,一邊要為了自己的事業工作,一邊還要照顧著孩子,每天忙的天昏地暗的,感覺事情怎麼做都做不完。
由於父親的缺席而導致的這種現象,也被人們很貼切的稱作”喪偶式育兒“。
為什麼大多數父親都不怎麼參與對孩子教育雖然現在社會上已經開始廣泛關注父親對孩子教育的參與度,提倡父親要積極的參與到對孩子的教育之中,但是據調查顯示,父親對孩子教育的參與度還是遠遠低於母親的。
究其根本還是父親認識不到自己的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覺得自己是否參對孩子並沒有什麼影響,男人就應該把重心放到事業上。
還有就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深深的刻在父親的腦子裡,覺得打理家長裡短就是作為一個女人、一個母親應盡的責任義務,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
或者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父親需要為了家庭的生計在外奔波,不經常回家,不能經常陪伴家人和孩子,就是想參與對孩子的教育也很難做到。
父親和母親教育孩子的不同之處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曾提出過: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教育和培養孩子有一種獨特的力量。
上海社科院家教中心陳建強主任也說過:如果把母親比作一片綠草地,那麼父親就是一棵大樹。母親更多的給孩子提供溫情和舒適感,而父親提供力量、支援和依靠;母親教孩子如何”感受生活“,父親教孩子如何”適者生存“;母親教孩子如何”拿起“,父親教孩子如何”放下“。
由於男女天性的不同,父親和母親在教育孩子上也有著很大的不同,對孩子的成長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母親對待孩子往往更溫柔細膩,同樣帶孩子玩,母親會更擔心孩子的安全,會限制孩子做一些危險的舉動;而父親帶孩子玩,則會更有冒險性和挑戰性,不會輕易的阻止孩子,反而是鼓勵孩子勇敢嘗試。
母親的溫柔細膩會幫助孩子養成認真仔細的生活態度,而父親則會讓孩子學會勇敢、堅強、敢於面對困難。
對於男孩來說,父親為男孩提供一種男性的基本行為模式,男孩會對父親的各種行為進行學習和模仿,往往都把父親當做自己的榜樣。可以說父親很多行為習慣都會在自己兒子身上體現出來。
對於女孩來說,父親就是女孩瞭解男性的第一步,父親的存在和教育可以讓女孩清晰的認識到男女之間的區別。
相較於男孩來說,女孩對父親的依賴心理會更強一些,因為從父愛中可以獲得滿滿的安全感,很多女孩在長大後都會把自己的爸爸當做自己擇偶的標準。
總之,父親和母親的教育是有很大區別的,無論是教育男孩還是教育女孩,缺少了父母其中任何一方的教育都是不完整的。
父親教育的缺失對孩子產生的影響美國哈佛大學有一項研究表明,90%以上的兒童問題都與父親教育的缺失有關。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父愛缺乏綜合症”,意思是如果父親長期對孩子缺乏關注,那麼孩子會因為缺乏父愛而產生分離性焦慮。
當別的孩子開心的和爸爸媽媽一起玩耍時,自己卻只有媽媽時,孩子會怎麼想;當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都有父親的疼愛時,孩子的心裡又會是什麼滋味;當有人問孩子“怎麼從來都不見你爸爸”時,孩子心裡又會怎麼想?
“我爸爸會保護我,你敢欺負我,我就去告訴我爸爸”
“我爸爸可厲害了,還會做玩具,我這個玩具就是我爸爸做的”
在孩子那個小小的世界裡面,爸爸的存在真的是很特殊的。上面這兩句話應該經常會從小朋友的嘴裡說出來,那麼大家又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個時候孩子們說的都是爸爸而不是媽媽呢?
都說父愛如山,爸爸就是會讓孩子覺得有安全感,爸爸會保護媽媽和自己,所以遇到危險了第一時間想到的也是爸爸。
如果孩子長期缺乏爸爸的陪伴和教育,又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潛意識裡就會覺得自己缺少了什麼,為什麼自己的爸爸和別人的爸爸不一樣?隨之而來的就是:
孩子會缺少安全感,缺乏自信,敏感又脆弱。
膽小怕事,一遇到什麼困難就會想逃避,想放棄。
渴望被疼愛又害怕被疼愛,渴望被關注又害怕被關注,對自己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父親的教育對孩子究竟有多重要大量研究顯示,父親參與孩子的教育有利於促進孩子的學業成績、認知能力、社交能力、性別認知、個性品格等各方面的發展。
美國耶魯大學一項長達12年的追蹤研究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在學校學習成績更好,智商更高,將來也更容易走向成功。
對孩子人際交往方面的影響:媽媽帶孩子的往往更傾向於在室內安靜的環境裡面,而爸爸帶孩子則大有不同。
爸爸們會更傾向於帶孩子去戶外玩耍體驗,去郊外遊玩、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玩遊戲,孩子見識的更多接觸的更多,有利於培養人際交往能力。
對孩子性別意識的影響:對於女孩來說,與父親的相處可以讓她們知道男女之前的區別,以後應該怎樣正確的與異性相處;對於男孩來說,父親的形象會讓男孩更有男人味,明白作為男人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父愛如山,母愛似水,父親和母親在對孩子的教育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缺一不可的。
父親母親都是可以影響孩子一生的人,只有雙方“精誠合作”,發揮自己不同的優勢,讓孩子全面發展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