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四川瀘州有位小學生,留下一張紙條跳樓了。
看到這個訊息,很難過,一條鮮活的生命沒有了。
這孩子在紙條中說,
看到這些,很難想象,這孩子生前揹負了多大的壓力,以及對生活有多麼絕望,才選擇了這條不歸路。
有人會說,現在的孩子真脆弱,動不動就跳樓,承受不了壓力。
也有人調侃,只要不跳樓,就算養娃成功。
這當然是句玩笑話,但也側面反映出,現在的孩子們壓力之大,出現問題之多,比過去要多很多。
1、孩子們的壓力來自學習的壓力
我有一位朋友,她和先生工作非常忙,經常顧不上管女兒的學習,尤其是英語。
無奈下,朋友給孩子報了一個英語課後輔導班。
去了才知道,孩子班裡的好幾位同學,已經在那裡學習了三四年了。
那幾位同學,在班裡都是學霸級的,他們學的是新概念英語。
朋友跟幾位家長聊天,有家長說,聽說初中英語比小學難不少,提前學習下,孩子將來能輕鬆點。
也有家長說,想讓孩子報考KET、PET等,現在就學起來。
朋友跟我說起來的時候,我一點也不驚訝。凌寶的班裡,大部分同學都在外面報了英語培訓班,不報的倒是少數。
我們那個年代,初中才學英語,高中時老師每週讓我們背一篇新概念2。而現在的孩子,小學已經開始學起來了。
可想而知,孩子們的學習壓力有多大。
來自家長的壓力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幼小要銜接、小升初要提前規劃……對孩子們的學習,這屆家長普遍有些焦慮。
我家二寶現在讀幼兒園大班,我看了她的課本,基本上跟我朋友家讀一年級小朋友的課本內容差不多。
雖然現在提倡孩子零基礎入學、幼兒園不準小學化,但這並不能緩解家長們的焦慮。
在孩子的學習上,家長們個個摩拳擦掌,生怕孩子不能領先一步。
你家孩子報一門輔導班,我家就報2門。
《親愛的小課桌》裡,徐敬凱媽媽讓一年級凱凱在寒假裡做了376張試卷,她說孩子沒有快樂童年,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像凱凱這樣,揹負著父母高期望值的孩子不在少數。
高期望值,也意味著高壓力。
這些壓力,都壓在孩子身上。
來自學校的壓力
此外,孩子們還承受著來自學校的壓力。
老師的壓力、同學競爭的壓力,每個孩子都不可避免。
我家二寶說,小朋友們看電視時,如果有誰說話了,老師會說“再說話就不讓你回家了”。
英語課上,有的小朋友不會念單詞,老師會罰站。我知道有個小朋友就因為英語課,不喜歡去幼兒園。
大寶五年級,會因為老師一句表揚而興奮半天,也會因為老師一句否定而自我懷疑。
在學校這個小社會,孩子們的壓力也不小。
總之,現在社會競爭激烈,每個人都有壓力,孩子們也不可避免地被裹挾著,在壓力中前進。
2、父母應該怎麼做降低期望值
兒童成長,自有其成長規律,揠苗助長的故事,古人早已經告訴我們了,不可取。
對孩子來說,家長要放下焦慮,降低期望值,允許孩子慢慢長大。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老師說,孩子不是為“長大”或“成功”“成才”活著,孩子首先是為“童年”而活著。
我朋友家兒子剛上一年級時,朋友覺得,孩子能考九十分就不錯了。
不過,開學一段時光後,朋友發現孩子學習有點費勁,貌似學習不開竅。
朋友降低了期望值,覺得孩子考七八十也能接受。
後來孩子有一次考了六十多,朋友也比較淡定。
她說,孩子已經很努力了。如果孩子智商低,那是天生的,孩子自己有什麼辦法呢?
如果孩子開竅晚,我現在著急也沒辦法。
我喜歡她平和的心態,而這也影響著孩子。那孩子很樂觀,對學習充滿了熱情,我相信他是有後勁的。
創造溫馨有愛的家庭環境
家是一個人溫暖的港灣,家長儘量創造一個溫暖有愛的環境,這樣,孩子如果在學校遇到了煩心事,起碼回到家裡,他會獲得放鬆和安全感。
馬東在《奇葩說》中說,心裡有很多苦的人,一絲甜就能填滿。
對孩子來說,父母的理解和愛,家庭的溫暖,就能減緩他們的煩惱和痛苦,當他們絕望時,想到家庭,想到父母對他的疼愛,他心裡還能出生希望,就不會走上絕路。
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環境,能給孩子提供營養成分,助力他的成長。
陪伴孩子、多跟孩子溝通,瞭解孩子動態
家長都是愛孩子的,都想給孩子高質量的愛。只是什麼樣的愛是孩子需要的?
陪伴他,傾聽他,瞭解他的想法。
主持人、作家王芳老師在《最好的方法給孩子》一書中說,她的工作非常忙,有時候下了節目回到家都凌晨一兩點了,但睡幾個小時後,她還是會掙扎著爬起來,和女兒一起吃早餐。
每天的早餐時間,是她和女兒重要的親子互動時光。她會跟女兒聊聊天,或者給她講一個知識點。
或者聽孩子講發生在學校或小夥伴之間的故事。
當然,孩子學習上或者生活中遇到的煩惱事,她也會想辦法解決。
十幾分鐘的早餐時間,是王芳陪伴孩子、瞭解孩子動態的重要時間。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每個人都被時代的車輪緊推著前進。
生活不易,幼小的孩子更不容易。
所以,家長們請給他們一些溫柔,讓孩子們像孩子那樣長大。
當他們累了、倦了、遇到麻煩時,請給他們一個擁抱,溫柔地傾聽他們,並堅定地告訴他們,爸爸媽媽都在,別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