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很多家長抱怨過,每天早上都要上演一場催促“大戲”。因為嫌孩子做事慢,幾乎所有的媽媽都催過孩子,想讓孩子快一點,結果卻是,家長越催越生氣,孩子越催越磨蹭。
有段時間因為侄子磨蹭的問題,我嫂子被折磨的夠嗆。因為怕孩子遲到,早上提前一個小時就把侄子叫起來了,洗完臉做好飯之後發現孩子還在穿衣服。在嫂子的催促下,侄子不緊不慢的穿好衣服,開始刷牙洗臉。一切做完之後,面對嫂子的催促,慢條斯理的在房子裡轉來轉去說:“我還沒有收拾好書包呢。”
後來,我給嫂子出了一個主意,每天早上首先要做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催他。在提醒一次“要遲到了”之後就不要再催了,任由他磨蹭下去。只有讓他遲到一次,受一次批評之後,才能認識到遲到的後果,這樣他自然就會加快速度了。
後來嫂子給我說,這個辦法真的奏效了。侄子遲到了一次之後,知道早上嫂子不再提醒他,變得自覺多了。穿衣服、洗臉、刷牙再也沒有被催過。
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很多孩子的磨蹭,都是家長催出來的。其實,幾點上學,幾點起床,孩子心裡是很清楚的。只是家長不厭其煩、日復一日的催促,會讓孩子覺得厭煩,繼而生出逆反心裡,你越催,他就會越慢。想要改掉孩子磨蹭的習慣,下面這幾點很重要:
1、制定明確的時間規則
想要改掉孩子磨蹭的習慣,首先就要讓孩子有一個時間意識。可以制定一個具體的時間計劃表,回家之後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洗漱睡覺,什麼時候看電視等,都要具體的規劃出來。有了這個時間表的“監督”,孩子就知道哪個時間段自己該幹什麼,違反了就要有相應的懲罰。
要知道,成文的家庭規則,會帶給孩子強烈的儀式感,無形中就會約束和激勵孩子。
2、用鼓勵代替催促
孩子都有逆反心裡,有時候會故意和你對著幹,你越催他越慢。想要孩子做事快一點,不妨將催促換成鼓勵,適當的時候還可以來點物質獎勵。孩子們都想要得到父母的認可,表揚和鼓勵對孩子的激勵作用比批評更有效。
同時,家長也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小鬧鐘,完全讓自己掌握時間。平時多幫助孩子合理規劃學習和玩耍的時間,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時間觀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