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心理學家強調的是:‘‘所有的陰影都來自童年的傷害。’’我不能完全贊同(因為我本人就是有一個很快樂的童年,只是在青少年時期受挫,才讓我從一個自信的人變成一個自卑的人,成年後由環境和身邊的人影響,還有自己慢慢調整,逐漸變成了現在開朗豁達的樣子。)只能說,整個孩子性格的形成期,包括童年青少年都是極為重要的,都能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我們四十歲以上年紀的人,基本上都是隻做唯一一次的母親(因為國情是獨生子女政策),除了老人的經驗和周圍寶媽的交流,再有就是各種育兒指導,對於怎麼樣帶孩子完全是新手上路。

從孕期十個月到寶寶呱呱墜地,到孩子成長,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除了生理方面的需要,情感方面需要家長做什麼?

我認為孩子最需要的是關懷與愛,表揚與肯定;最不需要的是大人的要求、嘮叨、溺愛。

一、不遷怒

作為一名家長,要做到自己是自己,孩子是孩子。不能因為自己想要達到某個目的,就把這個目標強加於孩子。這樣的孩子是不會快樂的。

而且,不能把自己生活中工作中的不愉快不如意帶到家庭裡,表現給孩子看,或者就直接遷怒孩子。

其實,跟孩子發火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給孩子帶來了陰影,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爸爸媽媽為什麼會對他這樣,他做了什麼,讓爸爸媽媽對他發火,斥責他?久而久之,孩子對自己都沒有自信了,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做什麼才是對的。這樣就擾亂了孩子正確的是非觀。

孩子何其無辜!

比如說孩子小時候,我有時會和孩爸吵架,我倆一般都避開孩子,不讓孩子聽到我們吵架。有時看到孩子在一邊玩的好好的,我倆忍不住了,我們就儘量低聲吵。孩子雖然小,雖然他在玩,但是他特別敏感。我們突然聲音高了,他就會問:‘‘爸爸媽媽,你們幹什麼呢?你們在吵架嗎?’’這時我就會努力做出一個笑臉,‘‘寶寶,你聽錯了,我和爸爸說話呢。’’

‘哦,好孩子不吵架。’’他看起來又自顧自的玩起了玩具,其實,他也關注著爸爸媽媽的動靜。

我和孩爸也就要更注意一些,其實又有什麼非要吵架的事呢,孩子的表現讓我們注意到這點,我們以後遇到有分歧的事情,儘量心平氣和的溝通,努力維護家庭的和諧,家庭氛圍也變得越來越好。

有一次,我因為單位的事生氣,回家哭了,孩子問我:‘‘媽媽你怎麼了?’’

‘‘媽媽是因為你學習比以前進步了,所以感動得哭了。’’我雖然很想哭,但還是擦乾眼淚跟小孩解釋了一下。

孩子後來特高興的告訴姥姥姥爺,我的學習進步了,都把媽媽感動哭了。

我的做法讓孩子自信感得到滿足,我可以把我的委屈說給老公聽,而不是讓孩子跟著焦慮。

這樣的孩子,心中怎麼能沒有愛呢。因為,我和孩爸都儘量傳遞給他正能量,不把負情緒帶給他,讓他始終開心快樂,孩子也成長為一個陽光大男孩。

二、不嘮叨

孩子逐漸長大,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想法,不可能全達到家長的要求。我的觀點是,只要正確的就不過分干涉。

孩子大了自己上學放學,我做的就是每天早起送他出門,說加油。每天晚上開門迎接他,有時抱抱他,說辛苦了。而不是嘮嘮叨叨喋喋不休的,書包收拾好了嗎?作業寫完了嗎?趕緊快點,要遲到了。諸如此類的話。

其實因為不放心本來我想接送他上學放學的,跟孩子商量後,孩子堅決反對,他認為自己已經大了,不需要人接送,他完全有能力自己上學放學。這樣我也就答應他了,告訴他,媽媽相信他,認為他可以自己上學放學,但是叮囑他要注意車輛安全,路上不要貪玩。他也很好的遵守了。其實剛開始我偷偷地跟過幾回,看看他如我所要求的走路靠邊,橫過馬路遵守規則,也不胡亂打鬧。我也就放心了。

孩子再長大點,到初中就有了手機的問題,我家小孩沒有手機,剛開始他也羨慕有手機的孩子,回家跟我說,別人家的小孩都有手機,說的遊戲什麼的我都不懂,我和他們沒有共同語言了。我沒有絮絮叨叨的跟他講玩手機有多大的危害,對學習有多大的影響。放假的時候,我給他報了個電腦班,程式設計、遊戲、軟體,讓他淺顯的瞭解了一下電腦。既掌握了知識,又從中得到了滿足。孩子也不鬧著跟我要手機了。

一般臨近考試的時候,我也不會多說什麼,準備好便利貼,找著有意義的詞句,有時自己寫一點感悟,或者誇誇他。每天準備好豐富的餐桌。我的做法比跟他說一百句說一千句都有用。孩子始終認為我是個會溝通,跟他沒有代溝的媽媽,而不是一個成天只會要求他幹這幹那嘮嘮叨叨的媽媽。

我有看書的好習慣,孩子看我看書,他也學會了看書,我給他訂閱了《意林》、《讀者》、《青年文摘》、《小說月報》。這些雜誌比書籍更讓他能消化,因為他沒有太多的時間讀大部頭的書,碎片化的知識增加了他語文寫作能力。

每天我讓他看新聞,不與時代脫節。

我從來沒有停止過小孩的體育鍛煉,每天晚自習前,他都會上籃球場扔會球,趕上休息日或者體育課就打一場。這樣既強健了身體,又增添了運動的快樂。

所以說,我家小孩沒因為死讀書而難過,快樂而輕鬆的度過了最難熬的高中三年。

良好的心態陽光的性格,這樣的孩子情商和智商都線上,將來無論在哪裡做什麼,我都放心。不求成才,只求成人,這就是我對孩子的期待。

11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有一種帶娃叫做舅舅帶娃,看似很和諧,其實苦了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