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有讀詩了?還記得上次讀詩歌是什麼時候嗎?
細細品讀著《孩子們的詩》書中的每一首詩,腦海裡迴盪著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那句話——每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
《孩子們的詩》書中詩的作者,都是6-12歲的孩子,來自不同地區,他們都是熊亮藝術課的學生。
《孩子們的詩》是國際安徒生獎短名單入圍藝術家、陳伯吹國際兒童繪本獎得主熊亮主編的首部童詩詩集。
詩歌是語言的更新,也是不斷髮現世界的眼睛,創作力的源泉,除了享受思維樂趣,我們也希望為孩子種下一生熱愛閱讀的種子,在你們每個成長階段都可以透過閱讀自我成長、透過寫作自我更新。
基於這樣的心願,熊亮老師才會在教授繪畫之餘,給孩子講起了詩歌。於是,孩子們的創作,像涓涓細流,最終成為這本《孩子們的詩》。

讀著孩子們的作品,驚歎不已:這些孩子們,實在是太厲害了!他們寫出來的文字那麼真實,那麼有趣,富有想象力又那麼吸引人。此刻,只覺得自己的文字那麼的蒼白無力。任何讚美的語言,在孩子們寫的詩面前,都覺得底氣不足。
兒童的視角魯迅先生曾說: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同一個東西,在孩子和成人的眼中,感受完全不一樣。
比如,靜電。在成年人的世界裡,帶靜電的季節又要來了,恐懼!只有這兩個字能夠形容心中的可怕無奈。而在6歲王知微小朋友的眼中,靜電卻是如此神奇,如此美麗:
我的頭髮突然會飛了他和他的朋友手牽著手離開了我
成年人為手上帶靜電苦惱不已,避免與人接觸,生怕電到對方。王知微小朋友卻期待的問:
你收到我的資訊了嗎?我的手指像五根閃電每碰一下就悄悄說一句我愛你像閃電一樣很快消失沒有人發現在夜裡我的衣服在偷偷過年它劈劈啪啪地放了一串鞭炮覺得不滿足又加了一根菸花在微弱的電光裡我看見了全世界
孩子喜歡靜電,因為對衣服來說,有靜電就是最美好的日子,就像我們過年那樣。過年的時候,我們會放鞭炮,會聽到噼噼啪啪地響聲。
類比如此恰當,從過年,鞭炮響聲,看到了小作者心中的喜悅。她是真的喜歡啊,喜歡靜電,喜歡看到靜電的那種體驗。因為她的喜歡,我們得以看到了這首獨特的小詩。

給孩子讀了《靜電》這首詩之後,5歲的小Y要求把整本書都讀完。他覺得有的內容很好笑,也很吸引人。
6歲王知微小朋友不僅僅觀察力了得,對自然現象的描述,語言的認知和表達能力,也運用自然。書中,還有她寫的其他幾首詩。
孩子的語言就是詩閱讀《孩子們的詩》,每一首詩的語言都洋溢著童真,童趣。看這首《牙》:
乳牙掉了恆牙冒了個頭聽到旁邊的牙說外面有一件世界上最可怕最可怕的事情叫做 刷牙於是恆牙又悄悄地把頭縮回去了
5歲的小Y最害怕刷牙,每次提醒他刷牙都是親子關係破裂的時候,沒想到王知微小朋友也害怕刷牙,而且還把她的想象和感受都寫入了詩裡。因為她用了兩個最可怕,於是,恆牙悄悄地把頭縮回去了。小Y害怕的時候,喜歡躲到被子裡,桌子下,這是所有小朋友的共性吧。
還有《心裡話》:
等你死後你能不能變成一個透明的小人每天都來看看我不用很久 一會兒就行我今天畫出你的眼睛明天畫出你的嘴巴總有一天會畫全你的樣子這樣你就可以一直陪著我了
6歲的小朋友,已經想到了死亡,這是寫給誰的心裡話呢?給家人的?給寵物的?無論給誰,都體會到了小女孩細膩的感情。

因為這些寫詩的小朋友都是跟著熊亮老師學畫畫的,所以,他們的詩裡也融入了繪畫。
1煙是畫筆風是橡皮擦2我把棉花糖吃了天空萬里無雲我把南瓜饅頭吃了天就全黑了我把橙子擠出了汁天空下起了酸雨。。。6蠟筆是一輛列車在往我的畫上輸送顏料它會把自己也卸掉7看不懂我的畫,就進不到我的畫裡來就像沒有鑰匙就進不了門不過,我的大門一直為你們敞開。。。15世界上沒有線條,只有色塊16顏色塗到哪,哪就是焦點。。。20玉皇大帝派我下來鑽到媽媽肚子裡面生了個小孩名叫李子軒
這首《無題》的詩,開頭充滿了想象。8歲的李子軒小朋友,使用孩子們都熟悉的棉花糖,南瓜饅頭,橙子,為我們繪製了一副動態的畫面,也把他對繪畫的理解,融入到詩歌創作中。
看不懂我的畫,就進不到我的畫裡來/顏色塗到哪,哪就是焦點/世界上沒有線條,只有色塊/顏色塗到哪,哪就是焦點
此外,心臟起搏器,小說,考試,老師,忍者,李子軒小朋友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都寫入詩中,記錄下自己這段日子的心情。最後一段文字,派,鑽,生,動詞形象生動,讓我們看到了充滿朝氣,活潑好動的李子軒。
不知道李子軒小朋友從跆拳道中解脫沒有?每週六還去訓練嗎?如果不練跆拳道,他能自由玩耍嗎?跆拳道沒有錯,家長也是為了他好,可是,他為什麼就那麼討厭跆拳道呢?咬牙切齒,真的是討厭到骨子裡去了。
我的每個紅細胞都在運送討厭跆拳道的想法所以每個細胞都討厭跆拳道我的腦子裡的深谷迴盪著討厭跆拳道的聲音這種聲音可以讓一百個人變成聾子
因為跆拳道,星期六成了最痛苦的一天,
早上起來不高興的情緒,可以讓天空上所有的星星掉下來中午不高興的情緒,可以讓地球化為灰燼
因為跆拳道,毀掉了自己的週六。如果可以,寧願讓一切都被毀滅。
少兒活動中心前的柏油馬路要維修就好了。
孩子畢竟還是孩子,就算修馬路,該訓練的時候還是要訓練啊。朗朗之所以成為今天的朗朗,也是在朗朗爸爸壓迫下才取得成功的。做父母真的好難。
整部詩集以《三顆月亮》一詩為線索,結構巧妙具有詩意。讓讀者跟隨著孩子的視線,從”望遠鏡裡“看到”三顆月亮“,一窺孩子們的童真世界。
與一首好的童詩相遇,有如遠行中遇見一泓清泉。當我們用兒童詩的方式走進童年世界,無疑也在重新建立與一個正在或已經被忘卻的感覺和想象世界的聯絡。
閱讀《孩子們的詩》,讓我在體驗美好的同時,也產生了焦慮:別人家的孩子咋就那麼厲害呢?家裡也有一個5歲的小Y啊。
於是,我翻出了家中的詩集,決定每天晚上與孩子一起讀詩,感受美好,體驗美好,期待著創造美好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