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應該有意識的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不要以為孩子長大了,自然什麼都會做;更不要以為,他什麼都會願意做。

如果你沒有從小培養他做一些家務事的習慣,就別指望著他長大了能主動幫你做什麼。

孩子責任心與家庭教育的方式有關,有些家長只讓孩子一味地去學習,把孩子看成家中的客人,大小家務事都於孩子無關,這樣久而久之,必然會淡化孩子的責任心,是非常危險的!

在家庭生活中,…可以給孩子分派一些適當的、力所能及的任務,如打掃衛生、給花草澆水等。

當然,我們的目的不是把孩子培養成“勞動能手”,只不過家長透過這種方式能讓孩子明白:光做好自己的事還很不夠。

因為還是家庭的一員,是集體的一員,當然有責任協助做一些家裡的事,集體的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家庭,對集體盡責,只有這樣將來才能更好地為社會盡責。

高爾基曾經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發展的越快,就會越有益,我確信這也是一個真理。”

家庭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是多種多樣的。首先,應該培養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明確的奮鬥目標。

這種理想和目標不要圍繞個人的小圈子轉,而要與民族的利益、社會的利益緊密地聯絡起來,

這樣子的話眼界就開闊了。可以採取循序漸進的辦法,透過閱讀人物傳記,使孩子從大人物的品質中汲取營養,激發孩子向榜樣學習,從而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孩於的社會責任感。

還可以領著孩子,有計劃、有目的地考察社會,讓孩子接觸社會。

讓孩子在實踐中正確感知人生的真諦,同樣也能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比如,有的地區發生了自然災害,政府號召社會各界積極援助。

如果聽到政府號召為災區援助的訊息後,父母不但不表明一種積極的態度,相反的,對孩子的義舉阻止,或者表現出不支援的態度,將對孩子社會責任感的培養產生矛盾,這是不利於良好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的錯誤做法。

父母的社會責任感對孩子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的社會青任感主要始於家庭,爾後在學校、社會生活中將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提高。

家庭的關鍵在於父母,父母要對孩子進行有關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如助人為樂,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等。

在對孩子教育的同時,父母要堅持自己為孩子樹立起榜樣來。

同時,父母的支援能夠讓孩子們感覺到父母的想法相吻合。

這樣,孩子會在父母合理的榜樣和幫助作用下,努力去實踐。

#家庭教育#

#親子教育#

1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寫作文其實沒那麼難,放手讓孩子去寫,其實他們可以寫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