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是兩個人的事,隨便你怎麼折騰。但結婚就不同了,婚姻需要承擔的事有很多,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較為突出的應該非婆媳關係莫屬。
中國的婆媳關係一直都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
作為過來人,在生活中,應該都或多或少經歷過與婆婆之間的那些“小事”。自己或者身邊結婚了的朋友,對婆婆的某種言行有意見,大多都是憋在心裡,偶爾跟朋友吐槽一下。
前幾天一個朋友就跟我說了她坐月子的經歷。
她說:我結婚這5年都沒有喊過一聲“媽”。她和老公是高中同學,大學也在一個城市讀書,畢業後就留在了那個城市工作生活,所以平時不在一起生活,只有逢年過節才會見到。
我們兩個人是先領了結婚證,再有了寶寶,最後補辦的婚禮。兒子出生時恰逢過年,所以就在老家這邊生產。其實我知道,我老公當時存了私心,他怕他工作忙沒時間照顧我,就讓我在老家這邊坐月子。我也贊同他的想法,這樣離我父母比較近,可以住在我爸媽那,我可以省不少心。
因為常年不在一起生活,其實我和我婆婆不太熟悉,和她的關係不遠也不近,彼此之間也都客客氣氣的,也沒有什麼矛盾。但是在醫院產房外婆婆的一句話,到現在都像刺一樣紮在我心裡,無法釋懷。我到現在,結婚5年了,都沒有喊過一聲媽。
孩子是剖腹產,我到現在都清楚的記得當時的狀況。從手術室推出來後,因為麻藥造成的後遺症,我一直在吐。當時老公去病房拿東西,就我婆婆一個人在門外守著,護士把孩子交給婆婆,並告訴她我一直在吐,快點幫我處理一下,她只是看了一眼就把視線轉移到我兒子身上,說了一句等不吐了再說吧。
就開始追問護士是男孩還是女孩?體重有多重?......
讓我更加不舒服的是,在醫院的那幾個,每天聽得最多的就是:有沒有奶呀?夠不夠孩子吃呀?你多點湯吧,這樣孩子才有飯吃,實在不行我們就吃一些催奶的藥等等這些話,孩子吃個奶站旁邊盯著,恨不得就我看穿。給我說她當時是怎麼生孩子、養孩子的。從來沒有關心過我舒不舒服,方不方便。
出院後,我直接跟我爸媽回了我家,因為我知道,我不適合跟我婆婆一起生活,再在一起待幾天我會崩潰。更何況我還在坐月子,不能生氣。我老公也同意了。
兒子出了滿月我就跟老公回去了。
聽完她的一席話,我深有體會。
很多人都應該聽過這句話:婆媳之間,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必出之間需要相互理解和包容。但是往往很多人都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大道理誰都知道,但真正做到的卻不多。
最近網上有一段話在90後寶媽之間廣為流傳:
等我當婆婆了,孩子叫我帶,我就帶。不叫我帶,吃穿我全包了。小兩口吵架,不管對錯我都幫著媳婦,因為我愛兒子。
能明白其中含義的女人都是在婆媳這方面吃過苦的人。
結語:
永遠不要期待婆媳關係能夠像母女一樣,能做到相敬如賓、相安無事就已經相當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