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對於女性來說,絕對是一個難忘的經歷,不僅僅是因為迎接新生命的喜悅,更多的還是分娩時的疼痛。
我國是世界上剖腹產率最高國家之一如今,越多越多的產婦青睞於剖腹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能很大程度上避免產前的陣痛,達到更舒服地分娩。
據統計:2010年,我國有1600萬嬰兒出生,其中有將近一半是“剖腹產”,而且有25% 地的剖腹產並不是出於醫療需要。
由於剖腹產並不是符合自然分娩的規律,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對剖腹產的機率設定了15%的警戒線,國外一些國家均在警戒線之下,而國內的總剖腹產率竟為46.5%,超過警戒線3倍之多。
國內剖腹產率之高的原因有很多,除去一些身體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產婦畏懼疼痛,比起要經歷十幾個個小時的宮縮疼痛,倒不如選擇打麻藥劃一刀來得痛快。
很多產婦都簡單地認為剖腹產打上麻藥後,就輕鬆地等著胎兒出來就好了,自己也沒有什麼疼痛感,但實際上,剖腹產有一種痛,叫“麻藥過後”的痛,甚至比順產還折磨人。
剖腹產的痛——麻藥過後採用剖腹產分娩的寶媽,在術前應該會十分坦然,但不要忘了等到麻藥勁過了之後,最直接面對的就是“刀口疼”。
麻藥勁過後,刀口處就會又疼又癢,而且術後恢復也會一直伴隨著痛癢的感覺,尤其是一些產婦術後傷口恢復不好,還會留下疤痕,甚至留下後遺症。
另外,剖腹產術後最令產婦感到恐懼的就是“壓肚子”,這樣會幫助子宮加快收縮,進而幫助惡露排出。
但壓肚子這個過程也是十分痛疼的,不僅醫生會十分用力,而且還會牽扯到傷口疼,實在是太痛苦了。
除了麻藥過後,剖腹產過程中也並非是全程無痛感1)插尿管的痛
剖腹產的產婦在術前和術後24小時之內要插尿管,來輔助排尿,而一般插尿管都是在打完麻藥之後進行,所以大部分情況下不會有較明顯的痛感。
但凡事也有例外,有些產婦對麻藥有抗藥性,藥效見效慢,或者作用小,那麼產婦就會有明顯的痛意。而且這隻痛意不僅體現在插尿管上,在後面的手術中也會痛感明顯。
2)孩子被拿出來的一瞬間會痛
剖腹產打麻藥只是區域性麻醉,大腦還是有清晰的思維,有些過來的寶媽表示:整個剖腹產的過程都很難受,尤其是醫生把孩子從肚子裡“拽出來”之後,痛感明顯,有種被“牽拉”的痛感。
3)打宮縮素的痛
沒有任何分娩方式是不痛的,即使是打了麻藥的剖腹產,也會在手術過程中,有明顯的痛感。
剖腹產術後,需要打宮縮素來刺激子宮的收縮,進而娩出子宮裡面的殘留物,一些過來的寶媽表示:掛宮縮素的時候痛的“想死”,不是大痛,但是卻是一下下持續很長時間的那種痛,很折磨人。
其實,無論哪種分娩方式,都需要經歷過疼痛,才能迎接寶寶的到來,而產婦對於分娩方式的選擇,也不能僅僅停留在是否疼痛上。
所以,產婦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分娩方式。其實相比分娩方式,最重要的還是產後的護理要到位,才是對胎兒和自己最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