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讓外孫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多一些笑容、多一些笑聲是我的追求。我教他背誦古詩詞、輔導他做數學題、指導他學“寫話”,都是在“親切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的。其實何止是“親切友好”,外孫和我在一起,幾乎每天都會開懷大笑若干次。

“笑點”何來?生活在處處都有“笑點”,關鍵在於要有發現“笑點”的智慧。

外孫上幼兒園的時候,我模仿不同的人按門鈴之後,門裡門外的人相互應答,就把外孫逗得哈哈大笑。因為每個人的聲音、音質、語氣、語調是不同的,或許是我模仿得比較到位,外孫百聽不厭。現在上二年級了,還時不時地和我玩“按門鈴”的遊戲。我說“叮咚”,外孫就問“誰啊?”,我就模仿女兒、女婿、小女兒、親家等人的聲音和語言、語調回答。我的話音剛落,外孫瞬間就能猜到“這是小姨,哈哈哈,再來!”

最近幾個月,我開始有意識地給外孫講笑話。我認為,笑話不是“茶餘飯後”的談資,更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古今中外的許多笑話,世代相傳,已成為民族文化寶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孩子喜歡笑話,許多名人也都喜歡聽笑話、講笑話。因為笑話中蘊含著風俗人情、天文地理、文化常識,有些笑話還充分彰顯了人的智慧。據說慈禧太后就非常喜歡聽笑話。一個著名的笑話是,有一次慈禧讓李蓮英(太監)講笑話,李蓮英說了一句“從前啊”就不再吭聲了。慈禧問,下面呢?李蓮英還是不吭聲,慈禧馬上反應過來了,哈哈大笑起來(因為“下面”沒有了)。這類笑話當然不適合講給外孫聽,我就從“笑林廣記”“中國古代笑話”“幽默笑話大全”等書中精心挑選一些笑話講給外孫聽。講了幾個笑話後,外孫就聽上癮了。每天我接他放學,他首先回味昨天的笑話,自己複述著笑話的內容,自己就笑出聲來了。然後就央求我“爺爺,再給我講一個!”

比如,我給外孫講過一個笑話:一人外出辦事,寫了一張紙條交給年幼的兒子,說,如果有人來找我,你就按照紙條上的話應答人家,不要讓客人覺得你沒有禮貌。兒子說,你放心好了。結果,前兩天沒有客人來,這個小孩閒著無事,和同伴在外面燒樹枝玩,就順手把那張紙條也拿出來燒了。第三天有客人上門了,問“令尊大人在家嗎?”小孩連忙掏口袋找那張紙條,口袋空空,順口回答“沒了”。客人大驚,“令尊大人前幾天還好好的,怎麼就沒了呢?什麼時候的事?”小孩還在想紙條的事,就說,“昨天晚上的事,已經燒了。”然後我模仿客人大哭的情景,“好好一個人,怎麼說沒就沒了……”

此後幾天內,外孫會利用一切機會把這個笑話用上。比如,他問我,你的電動車鑰匙呢?不等我回答,他就自問自答“沒了,燒了”,然後哈哈哈地大笑起來。

為了讓外孫理解漢語是靠字詞的順序表達意思的,我給外孫講笑話說:一個學生上課走神,老師提問他“說說能代表秋天的景色”,答案是“楓葉紅了”,這個學生一緊張說成了“紅葉瘋(楓)了”,全班鬨堂大笑。當然,外孫也是大笑不止。隨後的幾天裡,我接外孫放學,就像接頭暗號一樣,我倆一見面,外孫說“楓葉紅了”,我說“紅葉瘋了”。

因為聽了很多笑話,外孫在學校裡有了“吹牛”的資本。我給他講的笑話,他會轉述給同學。同學為了聽外孫講笑話,就送給他橡皮。有一天女兒對我說,他的書包裡怎麼這麼多橡皮啊?我說,那是他用笑話換來的。

外孫天天要聽笑話,害得我天天要“備課”。我的“備課”常常趕不上“教學進度”,遇到這種情況,外孫就會批評我,“怎麼不好好備課?嗯?”當老師的自然有辦法對付“學生”,我就說,“今天先不講新的,你先把昨天的笑話複述一遍,不然我講的你都忘了,有意思嗎?”外孫不知道我已經沒有“餘糧”了,就開始複述起昨天講過的笑話。複述完了,我會點評一番。接下來外孫依然要求我講新的,我說“到家了,現在立刻、馬上開始做作業,要養成良好好習慣。笑話有的是,關鍵看你的表現!”

幽默是一個人可遇不可求的品質。然而幽默離不開笑話,所以,我給外孫講笑話,意在培養外孫的幽默感。幽默感的培養,很難;我做到了嗎?只有天知道。

我還有笑話嗎?“沒了”“燒了”。楓葉紅了,紅葉瘋了。

2020年10月27日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給寶寶取名“吳賴”,不料護士打錯名字,爸媽卻大喜:不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