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生活中家長朋友們經常會有這樣的煩惱,和孩子約定好了一件事,比如晚上睡覺前不能吃零食,但孩子到了晚上就是要吃,不讓吃就大哭大鬧,這個時候家長往往也就不知所措了,最後只能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家長們會覺得自己越來越管不住孩子了,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沒有底線,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我覺得造成這樣的局面,當然有孩子的原因,但作為家長,一次次地縱容孩子,也會助長他們行為的惡化。孩子是特別聰明的,他能透過和你的一次次過招來確定你是不是能夠被他操控。

那麼為什麼家長們會毫無底線地退讓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過度認同孩子的感受,擔心拒絕會讓孩子受傷

比如說你們約定了每個週五是孩子的購物日,但是在週四孩子非要買一個玩具,你拒絕了,他開始又哭又鬧。你看到他的樣子很痛苦,心想,反正週四買也是買,週五買也是買,那就買吧。這個時候孩子就覺得我隨時可以廢掉和父母的約定,只要我堅持哭鬧,因為我父母會同情我。

2.為了避免衝突而忍耐

比如說你和孩子約定,晚上8點上床,然後用30分鐘的時間講故事,但是孩子上床的時候已經9點了,你拒絕給孩子講故事,這個時候孩子用不睡覺來要挾你,為了避免接下來可能會有的更激烈的衝突,你忍著不快給孩子講了故事。你的行為就會給孩子一個信念,父母不敢跟我起衝突。

3.忽視和爆發

你用不恰當的容忍,希望孩子不好的行為會自動消失,沒想到孩子反而變本加厲,而同時你的憤怒也在高漲,最後就在一次大發雷霆中爆發出來。這會教導孩子不管是不是約定好了的,只要他想要違反就可以違反,因為他需要忍受的只是唯一一次父母的失控。

4.覺得執行太消耗精力

你跟孩子約定早上由他自己穿衣服,他扣扣子很慢,你自己著急上班,這個時候,孩子哭著表示自己不要扣不會扣,你就會很容易放棄你們的約定,選擇暫時能讓孩子和自己省心的方式。你可能會說,雖然我沒有執行,但是最起碼我還是給了孩子自由和愛,然而自由其實是建立在規矩背後的,沒有規矩的自由只會讓孩子感覺不安全。

在這裡我想透過兩個案例告訴家長朋友們到底應該怎麼做。

案例1:

6歲的泡泡每天都要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而且還要讓媽媽喂。媽媽發現了這個苗頭以後就跟泡泡說:以後吃飯的時候,我們都要在飯桌上吃飯,不可以坐在沙發上,吃飯時不能看電視,而且媽媽也不會再餵你吃了。

剛開始泡泡很抗拒,第一天吃午飯的時候,他堅持要一邊看電視,一邊讓媽媽喂。媽媽強調,你可以選擇來飯桌邊自己吃,或者不吃。他說那我不吃,媽媽沒有管他。

到下午的時候,泡泡跟媽媽說:媽媽,我肚子餓,我一邊看電視,你一邊餵我吧!媽媽說:如果你願意坐到飯桌跟前,媽媽很願意給你準備你的飯。泡泡開始哭著說:我就不要坐到飯桌跟前,我就要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東西。媽媽不為所動,慢慢重複剛才的話,這樣幾個回合下來,眼看無望的泡泡只好乖乖爬上了餐桌。

案例2:

琪琪媽媽跟孩子約定晚上8點開始洗漱,8點到了,琪琪還不願意洗漱,媽媽說:到洗漱時間了,現在你是自己到衛生間去,還是媽媽抱你過去呢?琪琪開始跳起來哭著說:我怎麼樣都不過去,我不要洗臉。媽媽不說話把琪琪抱到衛生間給她洗臉,她繼續哭鬧,但媽媽堅持給她洗完了臉,情緒一直很平靜。這樣以後琪琪晚上到點後就很自覺地去洗漱了。

作為家長,如果你立的規矩總是不能很好地執行,與孩子發生戰爭的場景就會越來越多;而如果你能夠克服眼前的困難,堅定地執行跟孩子立下的規矩,你和孩子的相處會進入一個良性迴圈。

家長們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執行規矩會導致孩子缺乏愛和自由。當然,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則是,我們堅定地執行約定,但不要發生強烈的情緒衝突與暴力。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研究,如果我們讓孩子在一個沒有籬笆的空地上玩的話,這些孩子傾向於侷限在這個空地的中間玩。他們不大會到邊上去,但是,如果我們圍上圍欄的話,這些孩子們就會經常地在這個圍欄的所有範圍裡面玩,玩得自由自在,玩得更有創意,因為這個圍欄會讓孩子們有安全感。在這裡面所有的地方都是可以玩的。

父母給孩子立規矩,就像在空地上給孩子圍上圍欄,如果立了規矩總是不能執行,圍欄就形同虛設,孩子會沒有安全感。而規矩如果能夠被堅定地執行,就像在空地上給孩子圍上了一圈結實的圍欄,這個圍欄不但不會限制孩子的自由,反而會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和安全感。因此,孩子不但需要規矩,還需要父母堅定地執行這些規矩啊!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喜歡發脾氣,該如何培養“情緒管理”能力?父母要做好這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