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聰明孩子。
那麼,我們自己是否是個聰明的父母呢?
這篇文章,假設五個場景,分別給出不同的反應,我們可以看看平時我們與孩子溝通,是用了哪一個反應,是否是聰明的父母。
(一)當孩子想用大哭來達到目的時:(1)有的父母會說:“就知道哭,再哭就不要你了!”(威脅)
(2)有的父母會一邊說一邊遠離孩子:“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啊?有點事兒就哭!帶你出來,真是太丟人了!”(指責羞辱)
(3)還有的父母會讓步:“寶貝啊,快別哭了,給你買就是了!”(從此,“哭”就成了孩子的殺手鐗,每次父母都會乖乖投降。)
以上這些方法都不算好,因為:
相對來說,聰明的說法是:
——寶貝,你特別想要這個,現在不能買特別傷心是嗎?媽媽陪著你,等你不哭了,我們再來溝通這個問題。
這樣說,可以讓孩子明白“哭”是可以接受的,但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等到情緒平和了,我媽再來好好溝通。
任何情緒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情緒而產生的行為有對錯之分。
這一點,父母要分清楚。
(二)當孩子弄壞東西時:(1)有的父母說:“你怎麼又這麼不小心?!下次再也不給你玩兒了!”(威脅)
(2)有的父母說:“我都告訴你要小心點兒,小心點兒,怎麼又弄壞了,你看看,這下沒法玩了,……”(責怪、嘮叨)
(3)還有的父母說:“誰讓你不小心的?這下玩不了了吧?活該。”(冷嘲熱諷、幸災樂禍)
我們很多人長大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上面這些話,所以當我們成為了父母,這些話有的時候不經過大腦就會脫口而出。
但是,我們如果能夠稍作停頓,給自己幾秒鐘思考的時間,也許我們就會調整一下我們的反應方式。
在這裡,相對聰明的說法是:
——“寶貝,東西壞了,你是不是有些傷心/沮喪?媽媽能理解。媽媽小的時候把東西弄壞了,不止會傷心,還會害怕呢。這次我們長經驗了,而且,我們現在可以趁機一起研究一下能不能修好?”
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機會。
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大多都會批評指責;很多父母都不能從錯誤中看到成長的機會。所以,這一點,需要我們學習和調整。
畢竟,批評指責不但不能幫助孩子變得更好,而且還會影響孩子自信,破壞孩子的探索欲,而且還會影響我們的親子關係。
如果我們學會引導孩子在錯誤中總結經驗教訓,找到成長的機會,孩子才能不斷進步,越來越自信、優秀。
(三)當孩子出門特別磨蹭時:(1)有的父母說:“我告訴你,我就等你兩分鐘,你再不出門,我就不送你了!你到時候自己想辦法吧!”(威脅)
(2)有的父母說:“孩子,我都催你十遍了,你怎麼這麼磨蹭啊!能不能快點兒?這都快八點了!”(反覆催促)
(3)有的父母說:“寶貝啊,快點吧,不然又要遲到了!我都和你說過好多遍了,遲到老師又要批評你了,沒準還得罰站,到時候你又該難受了,……”(反覆嘮叨)
(4)還有的父母說:“你看看,又要遲到了,看來今天又得開車送你了。”(父母不斷讓步、妥協,孩子總覺得有父母罩著,更不著急了)
反覆嘮叨:
當你嘮叨100遍孩子依然不聽話時,你還期望著嘮叨第101遍,然後孩子給你不一定的反饋,突然就聽話了嗎?
100遍證實無用的方法,你還要再用第101遍嗎?
所以,別再嘮叨了,費口舌,沒意義。
在這裡,相對聰明的說法是:
——孩子,還有十分鐘就要出門了,好好檢查下還有什麼落下的。
這句話的重點有兩個:
一個是友好提醒孩子時間,不羅嗦不批評不嘮叨;
另一個是讓孩子檢查東西,把關注點放在應該做的事情上,而不是對已經發生反覆批判。
【孩子磨蹭,確實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如果朋友門感興趣,可以關注我,搜尋“磨蹭”,就會看到我寫的關於“磨蹭”的專題文章,裡面有很多方法可以參考。】
(四)當孩子不想上床睡覺時:(1)有的父母會說:“再不上床,我就揍你了!”(威脅)
(2)有的父母會說:“怎麼還不睡覺?我都說了多少遍了?趕緊上床,要不然明天早上起不來,上學又該遲到了,老師又會……”(反覆嘮叨)
(3)還有的父母會說:“你愛睡不睡,我不管了,明天你自己看著辦吧。”(置身事外)
置身事外的這種說法,會讓孩子感到父母是在放棄他,不再關心並信任他了,這樣長期說下去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
在這裡,相對聰明的說法是:
——“寶貝,睡覺時間到到了,你是先洗漱還是先聽媽媽講故事呢?”
給孩子提供“有限的選擇”,這也是正面管教中的一個育兒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
提供的兩個選擇,都需要是父母能夠接受的,無論孩子選擇哪個,我們都能同意。不然,就又變成了換個花樣的控制了。
(五)當孩子說“不”的時候:
(1)有的父母會說:“膽子大了,居然剛說不了?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啊!”(威脅、打罵)
(2)有的父母會說:“不許頂嘴。要聽媽媽話,媽媽都是為你好。媽媽吃的鹽比你走的路都多,你要是這樣做的話,就……”(說教、嘮叨)
(3)還有的父母說:“沒有你表達意見的機會!我說怎麼做,你就得怎麼做!我是你爸爸,你必須聽我的!”(控制)
其實,當孩子有勇氣說“不”的時候,正是孩子發展獨立意識的時候,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這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如果在這個時候我們強制壓下去,不斷控制他聽話,那麼孩子不但會現在順從我們,將來也會順從老師、領導及其他比他大或權威的人,沒有自己的主見,唯唯諾諾,人云亦云。
如果你不想培養出一個唯唯諾諾、不敢面對權威的孩子,那麼就儘量少去強怕孩子,控制孩子。
在這裡,相對聰明的說法是:
——孩子,你長大了,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了,媽媽真為你高興。媽媽想聽聽你的想法,這樣我才能理解你。
現在這個社會,孩子的平等意識越來越強烈,我們也要及時調整,以看到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感受與想法,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長,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而不是強迫、控制孩子,搞一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