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 我今天有一個關於我兒子的問題, 他從小就很愛吃,特別貪吃,看見東西,眼睛都發直,近兩年長得比較胖,我跟他聊,他自己也停不下來。
楊老師:什麼叫長得比較胖?你說長得胖我沒有概念,是跟我們家孩子一樣胖呢?還是跟隔壁老王家孩子一樣?你拿他照片讓我看一下。(看過照片後)不算胖,就是臉大了點。
學員:肚子特別大,他自己也挺想減肥的,但是管不住嘴,12歲了。
楊老師:他知道什麼叫減肥嗎?
學員:他其實也覺得自己長胖了以後,走路、幹什麼的都挺累的,特別愛出汗,他也想自己減點重,就沒那麼累了,但是他看見吃的就什麼都忘了。他看見我辟穀瘦了很多,我就跟他說,要不你跟媽媽一起辟穀,他說行。他說七月放暑假跟我一起辟穀,但是我現在就是有一點擔心,他沒有聽過我們辟穀的課,怕他不能領悟我們的課,反正我是有種擔心,怕他有點堅持不住。
楊老師:他現在在你身邊嗎?
學員:在屋裡,我去叫他,他不是特別愛說話。
(孩子過來了,老師先和孩子打招呼)
楊老師:你跟孩子坐在一起,我要看著你們倆,孩子12歲,是吧?
學員:對。
楊老師:你覺得他想念誰呢?
學員:我覺得他可能比較想念他爸爸。
楊老師:是的,他想念爸爸,他想和爸爸坐在一起吃飯。孩子在心裡和爸爸之間沒有辦法親密和親近,就會用食物的方式來代償自己對爸爸的想念。因為孩子第一次接觸我們的課程,今天第一次坐在這兒,他可能會有點不自然,或者不願意溝通,我覺得都是正常的。現在孩子方便和爸爸靠近嗎?
學員:他爸爸不在我們這邊,很長時間沒有過來了,離得比較遠。
楊老師問孩子:你想爸爸嗎?
孩子:想。
楊老師:想就對了,哪有孩子不想爸爸的。你有一個了不起的爸爸,你愛你的爸爸,你爸爸也愛你。只是他現在不方便或者有別的事情沒能在你身邊,其實他在心裡也想你。
你下次再想吃東西的時候,你就想像爸爸坐在你身邊,你躺在爸爸的懷裡,爸爸餵你吃飯,可能拿筷子、拿勺子、也可能拿手喂到你嘴裡,你和爸爸一起吃。如果見到爸爸,也可以這樣靠近爸爸,一起來吃。你吃東西的時候,如果想吃很多,你就說:爸爸,我想你。或者可以給爸爸打個電話,就說:爸爸,我想你!我想你在我身邊陪我吃東西、吃飯。
作為媽媽,無論你和他爸爸之間的感情怎麼樣,對孩子來說,那就是他唯一的爸爸,沒有爸爸就沒有他。你要把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還給爸爸,他生命的一半來自於爸爸,要允許和鼓勵孩子去靠近他的爸爸。當然,現實不一定能夠靠近,至少在心裡要靠近。
這種暴食症,吃了還想吃,吃很多,是因為和父親之間連線的斷裂和斷開,然後透過食物來填補斷開的父愛。
一個是父親在孩子心裡的位置,另一個是孩子在心裡對父親的接納、認同、接受,透過電話或見面都可以,這些是母親可以輔助孩子來做的,母親特別的重要。至於母親和父親的事情,那都是大人的事情,孩子有他的人生,畢竟他的生命一半來自於男人,一半來自於女人。
無論父親是什麼樣子,好的父親不是比較出來的,每一個父親都是偉大的父親,都是最好的父親。孩子的身上承載著他家族的命運,接納父親,接納來自父親的那個家族,孩子才能夠完整。當他的內心完整的時候,面對飲食身體才有健康的自我保護、自制和自愛的感覺。內在的情感失衡了以後,我們面對外在飲食也會有失衡的表現。
不光是飲食,在人際關係、同事、同學關係上也都會反映出來。而內在的平衡實際上是本來就存在的,沒有平衡,就不可能有生命的誕生。往往是我們狹隘的認知,個人的評判,或者是某些集體文化,某些來自於道德的評判,而讓生命的內在失衡。不帶評判地看向生命的實相,接受它,這個平衡就會迴歸。
楊老師對孩子說:孩子,下次想吃東西的時候,心裡想著爸爸,在心裡說:爸爸,我愛你,我也想你。然後再吃,好不好?
楊老師對學員說:孩子不需要辟穀,這樣就夠了。不光是爸爸,爺爺奶奶也都是,孩子有多麼愛你,他就有多麼愛他的爸爸、他的爺爺奶奶。無論他的爸爸做過什麼,是什麼樣的人,包括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孩子,在他的靈魂裡,這樣的愛是平等的,我們尊重孩子內在靈魂的平等和需求。就這些吧,去嘗試去實踐。
楊老師:小朋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