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菲利普在《害羞心理學》中寫到:害羞是人類共有的,具有普遍性,10個人中就有4個人正在經歷著害羞。

很多人從小都曾經歷過被家長從身後拎出來打招呼或者被推出來表演節目的經歷,如果“演砸了”或者表現的扭扭捏捏,就會被說成是“上不來臺面”、“怕生膽小”等。

事實上,害羞的標籤貼久了,孩子就會覺得那是性格缺陷,因而產生自卑感。

害羞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而是家長容易把“害羞”的情況“妖魔化”。

比如會擔心孩子因為害羞而不能自如地和他人進行溝通、會很難去表達自己的需求,甚至擔心“害羞”會對他的未來造成一定的阻礙,所以家長自然會希望孩子能夠更加的開朗。

那麼家長怎麼做才能改變孩子害羞的情況呢?

1、給孩子鍛鍊和“彩排”的機會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在家裡背唐詩、唱歌、表演節目都是樣樣好,就以為他也能在公眾場合展示才藝。

其實不然,孩子是需要有機會去“彩排”的,包括跟小朋友的社交、跟別人的相處等。

比如家長可以透過過家家、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建立社交的套路和流程,同時把他喜歡錶演的小節目多進行幾遍彩排。

這樣即使到了大庭廣眾之下,他也能夠按照在家彩排的一樣把節目展示出來,享受“舞臺”的同時表現出他自信的一面。

2、不給孩子壓力

當孩子正處在陌生的環境裡、或者是有社交壓力的時候,就會變得有些“害怕”,表現的有些害羞,比如會出現:總是會先觀察周圍很久、在遇到陌生人和他打招呼時下意識會“躲”起來等類似的情況。

這時候家長可以抱著孩子和他對話:“他想跟你打招呼是因為想要認識你。你是不是有一點緊張?媽媽理解你,等你準備好了也需要禮貌地回覆別人。”

當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理解,心情就能放鬆很多,慢慢地就願意和人打招呼了。

3、幫助孩子增加社交機會

對於一些性子慢熱、膽子小的孩子來說,和陌生人的社交會讓他感覺沒有安全感。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他多和不同的人接觸,讓他知道與人交往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同時讓他在嘗試的過程中逐漸找到社交帶來的快樂和自信。

作為父母,愛孩子就要理解、接納他的一切。

在別人說他害羞的時候,請告訴他:“你不是害羞,只是有點慢熱。”因為慢熱是對狀態的中性描述,是孩子能夠自我控制的一種狀態,這能隨著環境而發生改變。

這是為了不要讓別人往他的身上貼“害羞”的標籤,以免孩子為此而感到不安。

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害羞並不是一個壞事情,那只是別人的評價不需要放在心上,並鼓勵他繼續做真實、自在的自己,因為這才是最重要的。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還沒有聖誕樹?我給你N個創意30分鐘就能做出一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