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家孩子不合群,總是悶悶地待在一邊,自己玩自己的,我都擔心他是不是有孤獨症啥的…”

其實家長的擔心情有可原,但我們要結合孩子的成長規律和能力發展,才能更科學的判斷孩子是否存在問題。

兒童遊戲能力發展規律

孩子的成長是遵循一定規律的,孩子還小的時候喜歡獨自玩,這是很正常的,這跟他的心理和認知的發展有關。

兒童心理學通常採用美國社會學家派登(M.B. Parten)分類,將兒童遊戲行為的過程分為六個階段:

獨自遊戲、旁觀遊戲:2至2.5歲

平行遊戲:2.5至3歲

聯合遊戲:3至4歲

合作遊戲:4.5歲以上

在這一過程中,寶寶漸漸從自娛自樂發展到和朋友一起玩。

所以不一定是你的孩子不合群,也有可能是年齡太小,還不具備共同遊戲的能力,所以家長們不要太著急,孩子逐漸會對交朋友感興趣的。

主動社交能力

如果孩子到了3、4歲左右,還不能開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兒,那就要考慮孩子的主動社交能力是否存在問題了。

主動交往能力,就是孩子主動與他人進行互動的能力,這其中就包括了眼神交流、共同注意、肢體接觸以及對話交流等。

孩子的語言發育狀況、感覺統合能力、家庭養育方式等,都會關係著主動社交能力的發展。

語言發育遲緩

孩子的口腔敏感度、舌頭靈活度和呼吸系統等都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的發展。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好,自然會影響社交,從而影響自信。

家庭養育環境不良

電子產品接觸過多,孩子沒機會讓他的大腦思考,而是被動地接受了一系列的聲音和畫面,這就不利於孩子正常語言的發展,導致孩子說“動畫語言”甚至沒有語言,影響人際交往。

感覺統合能力不良

感統能力是學習一切能力的基礎,如果孩子觸覺敏感,他會過分估計他人與自己的距離,可能會出於保護自己而產生攻擊行為,從而影響社交。

培養孩子的主動交往技能

適當的感統訓練

感統失調不是病,而是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存在的障礙,所以在感統訓練的黃金期(3-6歲),家長可以給孩子多方面的感覺刺激,幫助孩子全面發展。

刷身遊戲

用觸覺刷(或牙刷、化妝刷等)刷拭孩子的手臂、雙腿、前胸、後背、手心、足部等部位面板,來進行觸覺的強化。

在刷的同時,對反應敏感的孩子不要太用力,以幫助其慢慢適應;對反應遲鈍的孩子用力可稍大些,以活化接收神經。

平衡遊戲

在家裡,爸爸可以讓孩子騎在脖子上“騎大馬”,也可以讓孩子練習走馬路牙子、或者學習滑旱冰等。這些遊戲可以鍛鍊孩子的平衡感,提高前庭覺的空間知覺能力。

鍛鍊孩子主動打招呼

提高孩子交往的主動性,可以從主動打招呼開始練起。

比如家長每天送孩子去幼兒園時,家長說“早上好”,然後讓孩子模仿媽媽說“早上好”,老師立即迴應孩子說“早上好”,同時給予誇獎或鼓勵。

更進一步的練習,就是家長需要在孩子與老師有了目光接觸後,不給予任何提示,等待孩子是否能主動說出“早上好”。

如果孩子沒有主動說出來,家長再進行提示。這種方法也適用於其他場景,提高孩子的主動意識。

引導孩子主動提問題

提問題是主動性語言的重要表現形式。孩子可以在提問過程中學會語言互動及許多重要知識。

平時家長可以用一些孩子喜歡的玩具、卡片或其他物件,問孩子“這是什麼?”讓孩子重複了該問題後,家長再把物品給孩子同時告訴他物品的名字。

然後慢慢家長減少對孩子的輔助,等待孩子主動把物品的名字說出來。

孩子熟悉這種“提問式語言”會帶給自己想要的反饋後,然後家長再慢慢對孩子不知道的物品或圖片進行提問。

如果孩子可以對著不認識的物品提問,說明孩子已經成功的學會了如何提“這是什麼?”的問題。同時他也會在提問的過程中學會一大堆新的詞語。

孩子的成長有著自己的節奏和規律,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不是毫無根據的擔心和憂愁,而是多加觀察和注意,拓寬自己的知識與能力,給孩子提供適合他的教育方法。

3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為什麼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