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1

1966 年,斯坦福大學的一所幼兒園,一群 4-6 歲的孩子面臨一個難題:怎麼才能忍住不吃桌上的一顆棉花糖?

給孩子們出這道難題的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教授,不會想到多年後自己主導的這個實驗,會被列入 20 世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並被育兒界奉為圭臬。

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教授

沒錯,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棉花糖實驗。在這項實驗中,實驗人員把一顆棉花糖放在孩子面前,告訴小朋友如果能堅持 15 分鐘不吃,就能得到第二塊棉花糖,然後讓小朋友一人待在房間。

這些孩子能抵制住眼前的甜蜜誘惑嗎?

孩子們在隱藏的攝像頭下,可愛地掙扎著,恨不得將棉花糖一口吞掉。

結果顯示:前前後後參加過這項實驗的幾百個孩子,只有三分之一挑戰成功,得到了兩塊棉花糖。

實驗並沒有在這裡結束。之後,Walter 團隊對這些孩子進行了持續追蹤,發現小時候越能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有更好的人生表現,比如更好的 SAT 成績、教育成就、BMI 以及其他指標。

2

多忍耐 15 分鐘,就更可能成為人生贏家!如此簡單的實驗過程、如此驚人的實驗效果。棉花糖實驗一經公開,便緊緊抓住了公眾眼球。無論是科研學界,還是大眾媒體,棉花糖實驗成為炙手可熱的經典研究

米歇爾教授的論文在學界被引用了上千上萬次;實驗和研究結果紛紛被編入各種心理學的教材;

全球暢銷書 《Don’t eat the marshmallow… yet! for children》

(中譯本《孩子,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暢銷書作者 Joachim de Posada 關於棉花糖實驗的 TED 演講,播放量高達350萬

美國科普節目「Radiolab」,專門為棉花糖實驗做了一檔節目

開啟 YouTube 、百度,隨便一搜就有無數個家庭版的棉花糖實驗,測驗自家孩子。如何培養孩子自制力,絕大多數文章都會提到棉花糖實驗。更有很多培訓機構甚至宣稱,儘早對孩子進行延緩滿足的訓練,可以終身受益。甚至一些父母刻意用不及時滿足孩子的要求來訓練延遲能力。

經過一次次演繹傳播,被大眾媒體簡化成:用一顆棉花糖就能預測孩子的未來

3

這顆棉花糖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其實這項心理學經典實驗一直遭遇「信任危機」,只要「自律」就能成功的粗暴結論也備受質疑。

2018 年,學界一次對棉花糖實驗的 Callout,引發了學界大地震!

顛覆了經典的這位科學家, Tyler W. Watts,是哥倫比亞大學發展心理學的助理教授,曾在紐約大學擔任研究助理教授和博士後學者。他致力於兒童認知與社會情感發展的研究,多項成果在《美國心理學家》、《心理科學》、《兒童發展》和《教育研究者》等權威雜誌上發表。

Tyler W. Watts 教授

Tyler 與同事們重新優化了棉花糖實驗,他們選擇了更大的樣本——900 多名兒童,涵蓋了不同的種族群體和父母教育背景試圖重複該實驗,並且探索簡單的延遲滿足實驗結果是否能夠預測兒童未來在學校和生活中的成就。

經過對這些孩子 10 年以上追蹤觀察,研究者發現,實驗結果不僅無法重現 Walter Mischel 等人先前的結論,還獲得了一個全新的發現——

影響孩子延遲滿足能力最重要的因素,是他們的家庭收入。家庭收入水平較低的孩子,更不願意等待第二塊棉花糖。

2018 年 5 月 25 日,美國心理科學學會官方刊物 ,《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公佈了 Watts 們的研究,同時也宣告這項幾十年的經典實驗被顛覆。

4

那麼,學界對棉花糖實驗的質疑結束了嗎?並沒有。

2020 年 8 月 25 日,《心理科學》又刊登了一篇「棉花糖實驗」的拓展實驗,研究結論再次重新整理了大眾的認知。

實驗發現,兒童是否選擇延遲滿足這個行為背後,受到孩子的聲譽(reputation)影響。也就是說孩子們願意等待更長時間,只為了給老師留下好印象。

這麼神奇?一起來看看實驗是怎麼做的——

這項拓展實驗,由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浙江理工大學聯合,研究人員對來自中國的 273 名 3-4 歲的兒童進行實驗。

首次實驗,研究者告訴孩子們:

你可以立即得到一個獎勵(1 個貼紙),或者等老師回來給雙倍獎勵( 2 個貼紙)。

然後,把這些孩子隨機分成三組——

-「老師組」,這組孩子被告知老師會知道他們等待了多長時間;

-「同學組」,這組孩子被告知同學會知道他們等待了多長時間;

-「標準組」,這組孩子未被告知任何內容。

結果表明,「老師組」和「同學組」孩子的等待時間比「標準組」孩子的等待時間更長「老師組」孩子的等待時間大約是「同學組」孩子的兩倍。

看到這個結果,你也許會問實驗獎勵只是貼紙,和原先實驗中的獎勵棉花糖(食物)相比,是不是獎勵不夠誘人?

別急,研究者為了實驗更加嚴謹,又做了一個實驗,這次把獎勵從貼紙換成了餅乾。看看孩子們是否能繼續討老師歡心,而抵禦住美食的誘惑?

懷揣小心思的研究人員,在中國杭州另外一個幼兒園,重新招募了 80 個孩子,這次把孩子們只隨機分成了 2 組:

- 「老師組」,這組孩子被告知老師會知道他們等待了多長時間;

- 「標準組」,這組孩子未被告知任何內容

結果「老師組」孩子的等待時間再次勝出

我們真是小看了這些小小孩, 即便是小孩子,也希望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這種心態會影響孩子的行為。

5

你可能好奇?這麼大點兒的小人兒也會在意別人的想法?

這就是聲譽管理(reputation management)的表現。聲譽管理是一種社會技能在允許人們相互協調和合作方面發揮著基本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孩子在意別人看法,希望得到老師和同伴的喜愛和認可。

學齡前階段是社會化的關鍵階段,在幼兒園,同伴和老師是孩子社交的主要物件,老師對兒童總體印象的反饋會加重兒童對同伴的喜好和認知

這項研究的首作者、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教授 Gail Heyman 表示:

自控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我們的新研究發現,棉花糖實驗除了可以衡量自控力外,還能夠衡量另外一項重要能力:意識到他人的看法。在完成延遲滿足時,等待時間更長的孩子更關心、或者說更善於弄清楚周圍的人看重什麼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由於這次,實驗地點選在了中國的幼兒園,報告提及,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教師往往更受尊敬,相比於其他一些國家的孩子,中國孩子更想給老師留下深刻印象。換句話說,咱們的孩子更看重「聲譽」。因此,研究人員將在未來進一步探索,將實驗結果在不同文化間推廣

小結

從 1968 到 2020,棉花糖實驗經歷了一次又一次——說推翻也好,說最佳化也罷——科學家們一環套一環的系列實驗,對我們家長傳遞了什麼呢?

一顆小小的棉花糖,一個延遲滿足的表現,其背後的原因是複雜的。可能是孩子的認知能力,也可能是家庭環境的塑造,可能是孩子對實驗者是否信任,也可能是孩子是否敏感於聲譽。我們很難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因果關係,去理解人的心理與行為。每一個結果都是當時環境下的真理,而每一個結果也可以認為是不對的。

所以,如果你打算用一顆棉花糖測試孩子的自制力,甚至斷言孩子將來如何如何,可要考慮清楚了。孩子的小小大腦,遠比你想的複雜。

別再用一顆棉花糖,去輕易決定孩子的未來。❖

參考資料

Mischel, Walter, Ebbe B. Ebbesen, and Antonette Raskoff Zeiss. “Cognitive and attentional mechanisms in delay of gratific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1, no. 2 (1972): 204.Ma, F., Zeng, D., Xu, F., Compton, B. J., & Heyman, G. D. (2020). Delay of Gratification asWatts, T. W., Duncan, G. J., & Quan, H. (2018). Revisiting the marshmallow test: A conceptual replication investigating links between early delay of gratification and later outcome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9(7), 1159-1177.《棉花糖實驗:自控力聖經》作者:沃爾特·米歇爾

12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測評 | 繪本APP值不值得買VIP?團媽來幫你排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