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再立規矩也不會晚。殊不知,當孩子長大了,再給他立規矩,他可能就不聽了。因此父母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做好這幾方面,尤其是6歲前。
孩子缺乏規則意識的原因1、 規則意識淡漠
這類孩子完全沒有從父母那裡學到規矩,缺乏規則意識,他的行為源於對興趣的衝動,不會考慮行為的後果。
比如在學校裡,看見同學桌上有糖、或者是自己需要的東西,他就會毫無意識地去拿,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2、 控制能力較差
這類孩子看似什麼都懂,卻做不到剋制自己的行為。
孩子明知道“罵人是不好的”、“打人是不對的”,可當他的情緒上來,照樣會說髒話、揮出小拳頭。可能過後孩子也會後悔,可在情緒上來時,卻無法控制自己。
3、 逆反心理的影響
這類孩子不願意接受父母的意見,甚至故意和父母對著幹。
怎樣立規矩孩子才肯聽?1、從小立規矩
美國心理學家格林斯凱把教育過程分成六個時期。
其中,2-4歲是第三階段,也是權威階段:此時父母就要初步給孩子定規矩,使他可以接受父母的要求。
在此過程中,立的規矩不但要與孩子理解能力、行為能力相匹配,也要適應他漸漸提高的能力。
2、讓孩子參與定製規矩
當孩子參與定製規矩時,他就能很好地瞭解規矩真正的含義,他就容易做到。
在給孩子定規矩時,父母要儘可能給孩子“選擇權”,在不涉及基本原則的情況下,父母要與孩子共同商量。
這樣,就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尊重,孩子的自由性才會得到發展,便會自覺遵守規矩。
3、給孩子定規矩,大人的意見要統一
大人在教育孩子,許多時候會出現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例如父母規定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要把老師佈置的作業寫完。祖父祖母可能在此時間,要帶孩子去玩。
如果家長之間不溝通好,就會讓孩子趁機鑽空子,他便不會重視父母定的規矩,這樣制定的規矩也就起不到實際的作用。
在給孩子定規矩之前,家裡的大人一定要提前商議,別互相拆臺。
千萬要注意,定好了規矩之後就不要說:“沒事,下次再遵守”之類的話。而是要對孩子進行監督或指導,鼓勵他遵守規矩,幫助他一點點形成規矩。
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不給孩子立好規矩,長大了就會很難管。因此父母一定要在孩子6歲前,給孩子定好規矩,教他遵守規矩,最後形成好的規矩。
只有這樣教育孩子,他在未來才會少走彎路,更快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