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為什麼寶寶遲遲不會說話呢?

環境因素

語言環境對於兒童的語言成長非常重要,學習語言的快慢與孩子所處的生活環境密不可分,如果脫離了好的語言環境,可能也遲遲難以開口說話,或語音極其不標準。家長朋友們每天對著寶寶大量進行說話,看似意義並不大。其實重複性的循循善誘非常重要。家長應該多給寶寶進行溝通交流,可以指給小孩看很多事物,讓孩子增長見聞,學習很多詞彙。如告訴孩子:“這是什麼呀?哦,這是燈籠。”“這是小狗狗。”而孩子即使不開口迴應,久而久之也會懂得這些詞的含義,某天就可能脫口而出。但如果家人或監護人沒有這種隨時隨地主動“教學”的意識,孩子對外在世界以及語言的感應自然也就相對狹窄、遲緩。這是家長朋友們對寶寶應該注意到事項!

受刺激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因為孩子從小的生活環境,有可能在一個暴力,或冷暴力,或者單親等特殊環境,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長大的孩子,從小哭的時候有可能就被極為可怕的方式制止,導致孩子再也不敢表達。這就像我們說的“孩子從小受了刺激”。所以,就有可能會表達而不表達,長此以往表達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寶寶出現的情況家長該如何做呢?

重複說過的話

寶寶不比成人,他們的記憶力非常弱,可能今天教會的東西明天就忘記了,學說話時也是如此。比現在天媽媽已經教會了寶寶一個詞語,但是可能明天再問,他們就不記得了。這就需要家長每天不停地重複各種詞彙,強化這些詞彙在寶寶腦中的記憶,最終會使寶寶牢牢記住,還增加了詞彙量。

家長還可以在每天帶寶寶出門時,教寶寶指認事物,並且說給寶寶聽。通過視覺上的衝擊增強寶寶的記憶力,也是增加寶寶詞彙量的好方法。

家長髮音要準確

有些家長在教寶寶說話時,總是無意識地模仿寶寶的語言特色,導致吐字不清。其實這樣不僅不利於寶寶詞彙量的增加,還可能因此導致寶寶說話含糊不清。正確的方法是家長採取和寶寶面對面的姿勢,讓寶寶可以看清家長的口型,然後用清晰準確的發音教給寶寶。

家長在教寶寶說話時,可以使用輔助工具。比如圖畫書,圖畫書是非常好的啟蒙讀物,裡邊有色彩鮮豔的圖案,家長可以採用講故事的方式教給寶寶說話,這樣既是生動有趣的互動,也能讓寶寶的語言能力快速進步。

多和寶寶說話

不要以為孩子都可以自學成才,寶寶的詞彙量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平時一定要多和寶寶說話,可以多跟寶寶聊聊天互動一下,不要以為寶寶聽不懂,其實他們什麼都明白。

家長也可以採取寓教於樂的方式教給寶寶說話。比如在陪寶寶玩遊戲時,利用小玩具增加寶寶的詞彙量,告訴寶寶每個玩具的名稱、用途等,久而久之,寶寶就會記住並且準確說出來。

孩子的個性很多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影響。如果父母平常很少和寶寶說話,那麼寶寶的性格可能比較內向。反之,如果父母性格活潑開朗,他們的寶寶也多是語言表達能力強、開朗樂觀的性格。

說“媽媽語”

現在不提倡使用“寶寶語”,比如說吃飯飯、穿鞋鞋等,而是提倡採用正常的詞語和句子:吃飯、穿鞋子,今天我們說的“媽媽語”,則是採用緩慢的長音、高音來說話,句子要簡單,並配上誇張的表情,比如說吃飯,可以放慢我們說話的速度“chi--fan”,並把嘴巴張大,作出誇張的面部表情,這樣來幫助寶寶理解語言並學會說話。

指著說

由於小寶寶的視野有限,我們只是把看到的東西告訴他,他可能不知道我們說的是什麼,配合手指,手指指著我們說的物體,便於寶寶理解。比如,看到汽車,手要指著汽車,或者用寶寶的手指,讓他的注意力集中在我們說的物體上,然後說出名稱,這樣效果遠比單說,不配合手指要好的多。

充分利用音樂和遊戲

你可以挑選一些簡單的兒歌,和他一起反覆唱,那些重複的句子,他很快就能流利表達了,再配上動作,寶貝會玩兒很嗨的。平日裡玩的識別身體部位的遊戲,“你的耳朵在哪裡?”“這是你的嘴巴嗎?”,大一些的寶寶還可以玩兒角色扮演遊戲,比如做飯、看醫生等場景,在遊戲中,如果沒聽懂他的意思,你可以要求他再重複一遍,這些遊戲都很值得推薦。利用好音樂和遊戲,對於寶寶的語言發育也是有好處的。

採用選擇式的提問

試著詢問寶寶一些選擇性問題,比如“你想喝一杯奶還是水?”當他回答的時候,你還可以告訴他“謝謝你寶貝,媽媽這就給你拿想喝的奶/水來”,以此來鼓勵寶寶表達自己的想法。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關於幫不幫孩子拿書包,我有幾句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