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情緒變幻莫測,隨著見識的增長,很多時候都會鑽牛角尖,還愛跟父母鬧彆扭、發脾氣。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行為讓爸爸媽媽們難以理解,許多稀奇古怪的行為會讓我們困擾、生氣。同時會讓親子關係產生矛盾,形成消極情緒的惡性迴圈,造成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因為孩子正處於敏感期。幼兒的敏感期存在於各個階段,並且是充滿彈性,因人而異的。在孩童的心理發展中會出現各種敏感期,如行走敏感期、細節敏感期等等。這是孩子在用一種獨特並且強烈的方式去感知這個世界,這一時期孩子對很多事情充滿好奇並且會解鎖很多新技能,這也對孩子之後的智力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什麼是兒童敏感期
敏感期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對環境中的某一項特質專心,而拒絕接受其他特徵的事物。
他還會毫無理由對某種行為產生強烈的興趣,不厭其煩地重複,直到突然爆發出來某種新的動機為止,這就是孩子的敏感期。
孩子在敏感期階段,他們的行為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偏差,甚至讓家人很困惑。對於一個孩子而言,在6歲以前都要經歷許許多多的敏感期,所以瞭解敏感期,理解孩子的不理智行為,是爸爸媽媽們至關重要的事情。在寶寶6歲左右之前,如果沒有平穩度過敏感期,那麼6歲到12歲這樣的時間段還有彌補的機會,但這樣的前提是讓孩子身在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成長環境裡。錯過了敏感期,孩子掌握某種知識技能可能會出現吃力的情況,還會出現明顯的心理波動,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加以彌補。
記得芽芽三歲時,總是喜歡拿著一把小剪刀,對著目光所及的紙張不停的剪呀剪,不但剪壞了幾本故事書,有次還剪爛了爸爸的重要檔案。芽芽媽知道,這是敏感期在作怪。所以並沒有責怪芽芽。相反,她給芽芽買了好幾本兒童剪紙書,讓孩子剪了個痛快。芽芽一拿到剪紙書就開心得不得了,動手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都得到了相應的提升。
寶寶在敏感期階段,接受某種刺激的能力是異乎尋常的。他們會對某種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一直持續到這種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滿足為止。尤其在孩子學習走路和學習發音說話時體現得最明顯。如果父母意識到這種敏感期的存在,就能適時地從各方面促進孩子的成長。
敏感期的各種表現
那麼,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在敏感期?有什麼樣的表現?怎麼陪伴孩子度過敏感期?下面芽芽媽就為各位媽媽們梳理一下敏感期的各種表現。
01 狂熱興趣
很多孩子很喜歡玩水,他們用各種小勺小碗弄得到處都是水,這時大人強行來制止,孩子正玩得起勁,被中斷後當然要用大哭大鬧的方式反抗了,其實玩水可以讓孩子進一步認識、瞭解這種東西,並且能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孩子對於某件事情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比如玩水、塗鴉、撕紙等行為,那應該就是進入了相應的敏感期階段。
02 重複動作
當孩子進入到某一敏感期時,就會反覆重複這一行為直到滿足,很長時間都不會轉移注意力,他可能會一次次的把搭好的積木推倒再重新搭建。或許會經常吃手手、咬文具、舔桌子等等。大人們會覺得太不衛生了,但這卻是孩子接觸世界的一種方式,是敏感期的一種的表現。
03 開始反抗 性格叛逆
如果你在阻止孩子做以上事情、以上行為的時候,如果他們出現情緒不穩定、崩潰、挑戰爸爸媽媽的忍耐極限時,很有可能是他的興趣受到阻礙後的不斷掙扎的方式。
如何陪伴孩子度過敏感期
那麼,如何幫助他們順利度過敏感期呢?
01 自由環境
解放孩子的頭腦,讓孩子的思想從道德與成見中解放出來,解放他的雙手,從“這兒不許動”、“那兒太髒不要碰”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在孩子玩水時,給他們穿上防水服,挽起他們的衣袖,在孩子耳邊告訴他“開心得玩吧!”
02 把握敏感期
孩子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任何東西都不願意與別人分享。作為父母,千萬不要武斷的認為孩子是自私的。不要不斷到在孩子耳邊嘮叨:“不要那麼自私嘛。”其實這是在進行物權歸屬的練習,透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與物品的關係。
當孩子進入邏輯思維敏感期的階段時,最大的表現就是不停的詢問“為什麼”。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煩,甚至會對孩子發火,叫孩子閉嘴。其實,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階段,作為家長一定要理解並珍惜,因為在邏輯思維敏感期階段,是孩子學習並認知這個世界的一個非常寶貴的機會。
參考文獻
【1】朱宗涵,徐海青、楊慧霞、趙更力、何燕玲,郝波,《兒童早教發展系列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2020
【2】 牧之,《兒童行為心理學》,臺海出版社,2020
【3】阿德勒,王童童,《兒童教育心理學》,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