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寶寶長大了之後,必然要經歷分床、分房的過程,這可以說是寶寶心理上的一次斷奶,在寶寶的成長階段中,有著里程碑一樣的重要意義。但是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分房,不僅僅是對孩子們的一次考驗,也是對父母的一大挑戰。

說到分床、分房的問題,很多專家對於分的合理年齡產生了不小的爭議。比較常見的說法是“三歲分床,五歲分房”,也有的專家認為:孩子的心理發育各不相同,沒有必要一刀切。

那麼,到底有沒有必要分床、分房呢?如果有必要分,什麼年齡才是最佳時間呢?

先來看看兩個案例吧。

案例一:

南方某個小鎮有個母親,特別依戀兒子,母子倆一起睡到19歲,直到孩子要離家上大學了,母親才依依不捨地送他去了學校。但是兒子已經無法離開媽媽了,一個人就無法入睡。

這個母親在沒有辦法,又心疼兒子一個人在外的情況下,就咬咬牙請了假,在大學附近租了房子,直到公司反覆催促,才回了老家。

結果這個長不大的孩子,還是沒能夠順利完成學業,提前退學了,退學之後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也不戀愛,更不願結婚。

案例二:

劉女士恰好相反,她嚴格按照某些專家的建議,孩子剛滿5歲就強行分了房。結果孩子每晚都痛哭流涕,拼命纏著媽媽,把他送去小房間,一會又自己跑回來。

一段時間之後,孩子明顯情緒低落,煩躁易怒,睡眠質量也下降了很多,總是做噩夢、驚醒,白天也提不起精神。

劉女士只能帶兒子去諮詢了心理科醫生,希望醫生能幫忙疏導孩子的情緒。透過談話,醫生髮現孩子的父母總是出差,這對孩子的安全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因此,醫生還是建議劉女士先建立足夠安全穩固的親子關係,再循序漸進地考慮分房。

從案例一中不難看出,分房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一直不和孩子分床分房睡,會對孩子的性格產生極大的影響。

一方面,影響孩子的獨立性,對父母過於依戀。

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漸漸與父母分離的過程:胎兒脫離母體、離開父母的懷抱獨立行走、離家求學、組建自己的家庭。

每個人都是如此,一步步從原生家庭脫離出來,變成一個獨立的成年人。每一次的分離,都是孩子心理上的一次成熟,漸漸擁有一個人面對黑暗和孤獨的勇氣。

因此,分房睡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非常關鍵,父母也應該相信,沐浴在足夠父愛母愛中長大的孩子,有足夠的力量和勇氣面對挑戰。

另一方面,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性心理發育。

孩子五歲左右,會對父親或母親產生獨佔欲,心理學上被稱為“俄狄浦斯情結”,這個階段的男孩會更粘媽媽,女孩更粘爸爸。

隨著孩子性別意識的覺醒和對身體器官的逐漸認知,和異性父母睡確實有不方便的地方。另外,孩子過度介入父母的親密關係,對孩子的情感發展、性心理的發育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而案例二中的情況又截然相反,孩子本身在缺乏安全感的情況下,父母沒有一點徵兆,就強行要求他分房睡。這樣做不僅容易導致親子關係疏遠,孩子的心理也更容易出現問題,因為他會認為爸爸媽媽不要他了。

因此,為了孩子更容易接受分房睡,父母要先給足孩子安全感,循序漸進,從分床開始再慢慢過渡到分房。

分床、分房確實有其實施的道理和必要性,那麼究竟什麼時候分比較好呢?

國內外對於幾歲分床、分房都沒有達成一個統一的看法。

美國兒科學會認為:孩子在1歲的時候就必須和父母同房不同床。

1歲的嬰兒還沒有自理能力,需要和父母在同一個房間裡,方便時刻照顧。但是同床卻非常危險,新聞上也屢屢爆出嬰兒窒息死亡的案例。因此,他們建議在0~3歲最好不要同床。

國內的兒童教育專家錢志亮卻認為:順產的孩子4歲可以分床,剖腹產的孩子至少要等到7歲,分房的時間就更晚了。

然而兒童性教育專家和兒童心理學博士卻分別認為:分床要在4歲和5歲之後再考慮。

近年來更是出現了一種新的趨勢——支援親子共眠的聲音越來越多。

美國兒童睡眠專家研究發現:小時候跟父母共眠的孩子,將來情緒調節能力會更強,也會更有自我認同感。透過親子共眠,父母能給與孩子更強大的安全感,減少內心的焦慮,促進心智穩健發育。

由此可見,不同領域的專家,對孩子的分床和分房問題持有不同的觀點,並不能說誰是絕對正確或錯誤的。

專家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從兒童的安全感、性教育、心理發育等方面給出了專業的參考意見。

綜合來看,關於分床,從孩子的安全形度來講,最好在新生兒時期避免親子同床。

等孩子的四肢有了一定的力量,蒙被窒息或被壓等,潛在的傷亡因素不再威脅孩子的生命安全了,則可以考慮開始親子共眠,培養親密關係。

至於這樣的親子共眠應該持續到什麼時候為止,雖然專家們給出的建議各不相同,但是最瞭解孩子的是每位父母自身。

在考慮何時分床分房的問題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幾個問題:

1、孩子獨立睡眠的環境是否已經完善,小床或房間有沒有準備好,佈置和氛圍是不是適合孩子?2、孩子對父母是否有足夠的信任,是否從父愛母愛中獲得了足夠的安全感?3、孩子是否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比如:是否能自己蓋好被子,起夜知道叫父母。

結合這三個問題的答案,觀察一下孩子有沒有出現三個訊號:提出獨立睡覺的需求、萌生了明確的性別意識、過於依戀父母。

從這三個問題和三個訊號來考慮,是否到了能讓孩子獨立睡覺的時候,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偏差。

然而在分床分房的過程中,孩子難免會哭鬧、不適應。很多父母會心疼不已,甚至因為感到歉疚而放棄。

這個時候需要父母“溫柔地堅持”,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助孩子慢慢適應。比如:可以先分床,然後慢慢加寬床之間的距離,等孩子適應之後再分房間。

分房間也不可能一次性成功,一開始可能需要父母陪孩子睡著之後再離開,或者臥室留一條門縫,告訴孩子只要叫一聲,爸爸媽媽就會立刻過來。

透過這樣的方式,慢慢幫助孩子適應獨立的過程,逐漸建立起獨自睡覺的勇氣。而強制性的立刻分房,或者因為家長心軟而一拖再拖都是不可取的。

很多涉及孩子的問題,看起來棘手,但只要父母的意志是堅定的,態度是溫柔的,方法是適合的,都不是什麼難題。很多時候,不願意分離的並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身。

11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城裡人坐月子吃的都是什麼東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