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了解孩子為什麼會攻擊他人: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其實是孩子向周圍尋求幫助的訊號,也是孩子的一種語言。
那什麼是攻擊性行為呢?
攻擊是指那些導致對方逃跑或給對方造成傷害的行為。
攻擊性行為分為:
動作攻擊:主要指透過身體做出的相關行為,包括抓、撓、打、踢、等。
語言攻擊:具體指透過語言表達對他人的不滿、辱罵、詆譭等。
主動性攻擊:指攻擊者在沒有收到任何的刺激情況下做出的攻擊行為,包括搶奪物品、攻擊別人等。
反應性攻擊:表現為攻擊者受到了外界刺激和影響下產生的攻擊行為,收到情緒的影響而做出的行為。
好的,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是攻擊性行為,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攻擊性行為呢?
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的原因有很多,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內部因素包括幼兒的生理與心理影響,如孩子在遇到挫折時,情感得不到滿足時都有可能影響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同時個體認知發展水平的受限,孩子自我意識敏感期、觸覺敏感期的出現也都有可能觸發幼兒的攻擊性行為。
外部因素包括幼兒之間的同伴關係、父母的教養方式(如家長過分溺愛,沒有規則,家人使用暴力解決問題等)以及環境(動畫片裡的暴力畫面、環境的閉塞等)
我們如何應對呢?
在教育引導方面,父母可以這樣做:
1.轉變教育觀念,學習科學教養方式,多理解、少溺愛,做不到量的陪伴至少要做到質的陪伴。
2.家長以身作則在生活中給幼兒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成長空間,為幼兒在實際生活中提供鮮活的模仿榜樣,如有矛盾 時注意迴避解決,杜絕任何的語言暴力和行為暴力。
3.當孩子出現無意識或玩鬧時的攻擊性行為,家長應該給予 正確的引導,溫柔堅定地停止孩子攻擊行為,平靜而堅定 地告知孩子“我不舒服”“我不同意你傷害我”。
4.創造優雅平和的家庭環境,提供足夠的空間、書籍和娛樂器具供孩子選擇,創設和諧、有愛的家庭氛圍。
在教育引導方面,老師可以這樣做:
1、提高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觀察兒童,瞭解兒童的行為,並對其進行及時的干預與引導,為孩子滲透攻擊性行為的影響。
2、多與幼兒進行溝通,可以緩解幼兒的攻擊心態,瞭解幼兒攻擊他人的原因,再針對其原因,對幼兒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孩子瞭解真正的自己。
3、瞭解幼兒個性,因材施教,多觀察兒童、與兒童溝通,引 導兒童進行合宜的互動方式。
4.傾聽孩子、接納孩子的行為。引導孩子正確解決衝突,培養孩子獨立解決衝突的能力,當孩子出現衝突時,不急於干預,給予孩子解決的機會。
5、打造和諧親密的班級氛圍和建立友好的同伴關係,滿足兒童愛和 歸屬的需求,不排斥不歧視,讓孩子對班級和學校產生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