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沒了情緒火力,抑鬱症孩子不藥而癒。
父母會聚焦很多問題,孩子懶惰,不早起,沒有好好吃幾頓飯。這些問題在我看來和家庭成長沒有什麼關係。父母只要把自己的情緒處理好,孩子自然會全面好起來。
父母自己的情緒不處理好,整天對著孩子噴射情緒火力,孩子只會變得更差。
什麼叫情緒?簡單來說就是語氣、表情、眼神。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的情緒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就是透過照父母這面鏡子,才知道自己好不好、美不美,才形成了自我價值感。這世上有的人乏善可陳,但自我價值感很高,自信。有的人北大畢業,外貌工作俱佳,也卑微到塵埃,自卑到谷底,自輕自賤,認為自己不配得。
自我價值感和自信,絕不來自於成績好不好,賺多少錢,只能來自於在關係中獲得的反饋,尤其是在父母這裡獲得的反饋。這個人他有沒有被父母接納。大部分父母接納孩子的一部分,否定孩子的另一部分,這樣的孩子必然自我否定、自我苛責,對自己永不滿意,不斷追尋高目標,取得任何成就都不會發自內心開心。
就像父母一看孩子哭就難受,其實孩子是因為考試失利哭,不是父母導致的,但父母也難受。
退行的、返童的、療愈中的孩子,心理年齡小的孩子,生理年齡0-6歲的孩子,一定會強烈地把父母的負面情緒攬到自己身上。
因為這樣的孩子並沒有發自內心相信父母愛我、欣賞我、認可我。他認為父母不怎麼愛我,也不欣賞認可我,還總是批評打壓我,所以在親子相處中他總是會去捕風捉影,看到父母發脾氣、甩臉色,就覺得:唉 看吧 他就是不愛我 他覺得我不好。
只有當親子關係建立得比較好,孩子在父母這獲得了安全感,他才不會這麼“疑神疑鬼”。
一段關係有安全感,就是指 你就算對我有一些壞,我也依然相信你愛我,你不是針對我,你不會放棄我。
想象一個老師迎面給你一耳光,你怒不可遏。因為你和這個老師關係一般。
另一個老師,天天給你開小灶,還給你發了2萬紅包(打個比方),他因為某件事打你一耳光,這一耳光打不散你們的情分,打不掉你對老師的感激。你相信他是恨鐵不成鋼。
孩子在父母這沒有安全感,親子關係建設得不好,這種關係很脆弱,承載不了任何兇狠的眼神、不屑的表情、驕橫的語氣。這些微風在脆弱的親子關係中都是狂風巨浪般的海嘯,會讓孩子非常難受。
人難受了,就沒有力量、沒有希望、沒有動力,就沒力氣走路、學習;對未來沒有規劃和憧憬;沒有動力去生活。這時候人身安全、身體健康、成績工作都沒有意義。少吃幾頓飯,熬夜更不算不了什麼。人開啟了自毀模式。熬夜就是一種自毀。
心情好了,活著有動力、有希望、有力量,才會去想要珍愛自己,要好好生活,要作息規律,多出去玩,再把成績搞好一點。
難受了,活著沒有動力、沒希望、沒力量,人更想死,而不是想活。因為活著太痛苦了,活著比死更難受。這時候人天不怕地不怕。他連死都不怕了,還害怕不吃飯會餓出胃病嗎?還怕成績下滑考不上大學嗎?還害怕熬夜把身體熬壞嗎?這些何足掛齒。
抑鬱是情緒病。簡單粗暴地講,就是這樣的孩子接收了太多家長的負面情緒。外界的傷害,都只是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負面情緒是什麼?是家長吼孩子,兇孩子,說話的語氣差(四川話裡說 說話很層 (四聲)),頻繁甩臉色。負面情緒就是這些內容。
正面情緒是開心、喜悅、溫和。負面情緒是兇狠、不耐煩、激將人,噴射情緒火力。
很多家長沒有覺察。他意識不到自己在甩臉色,在吼人,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不知道自己表現出來是什麼樣子,他更不知道孩子被這樣對待是什麼感受。
沒有覺察,這個人他不知道自己什麼樣子,更不知道自己哪裡不得當。他唯一知道的,就是他不是故意去迫害誰,他並不是故意讓人不好過。刀子嘴,豆腐心。
唯一的方法就是錄音錄影。當他聽到自己說的話,看到自己的表情,他一定會非常驚訝、錯愕。
邏輯鏈就是:
家長對孩子噴射負面情緒(兇、吼等)——孩子內傷嚴重,失去力量,同時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自己是垃圾,自己不配活在世界上——孩子失去生活的力量、希望、動力——孩子在內心痛苦的煎熬中開始自毀,藉著自毀的快感來緩解痛苦(自毀的方式就是吃外賣、打遊戲、熬夜、不學習,不會做一切積極向上的事情,而去做一切令自己墮落的事情)
家長在孩子面前有正面情緒——孩子覺得我很好、我配得、我很棒,內心充滿(被注入)希望、動力、力量——孩子熱愛生活,關心成績好不好,自己瘦不瘦,規律作息,努力為自己爭取一個好的未來,開始著急成績,著急未來的出路。
再說說希望、動力、力量是什麼意思。我估計很多家長看不懂這些詞。
力量:抑鬱嚴重了,人連走路、洗漱的力氣都沒有,甚至連開門、關門都覺得很費勁。這就是常說的低能量。這個人沒有力量了,什麼事都做不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抑鬱的人是骨折了,家長就不要叫骨折的人去跑步鍛鍊了。你看著這個人四肢健全,其實他沒有一丁點兒力氣,他什麼事也做不了。不洗臉、不洗頭不理髮,不整理房間,都和這個有關。家長看到孩子懶惰,認為孩子應該作息規律,加強體育鍛煉,書上說這樣就能康復抑鬱了。其實不能,抑鬱嚴重的人沒力氣,沒力量。他走路腿像灌了鉛。
動力:我們經常說抑鬱的孩子沒有內動力,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他沒有動力學習,沒有動力把自己收拾乾淨。動力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當一個人難受了,他被生活捶打,他自殺擺脫痛苦都還來不及,怎麼可能還去熱愛生活? 只有等他覺得活著不痛苦了,還挺有意思,他就有動力投入生活了。
而抑鬱孩子的很多痛苦,源頭都是來自被父母用情緒火力噴射。這是種殺人於無形的做法。再怎麼說都蒼白無力,我建議父母們也要找機會被人噴射情緒火力,才能感同身受,立馬明白孩子十幾年是怎麼過來的。不然我再用文字怎麼說,你也不會理解,輕飄飄的。我沒諷刺、也沒罵人,是真的覺得這樣是唯一可行的。理解只能來自感同身受。你理解了孩子,就不會問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就不會使勁折騰孩子,親子關係就一步到位了。要理解孩子,不是說你也要抑鬱,而是讓你體會幾次被情緒火力噴射的感受。你再想想孩子十幾年如一日被你噴射情緒火力到現在,你馬上就不覺得孩子懶惰了,你會覺得他活到現在真堅強,真是個奇蹟,他還堅持活著。
希望:希望就是孩子活著有盼頭,對生活充滿熱忱。比如無數人憧憬上大學的美好生活,從而渡過了黑暗的高三。痛苦的人沒有希望,他只想原地去世,多活一天就是多受苦一天,所以他一點兒也不盼望未來的到來。這樣就不會去規劃生活,得過且過唄。也不考慮做事的後果,會無所顧忌。
任何群裡面家長提的任何問題,毫不留情來說基本都屬於沒有邊界的庸人自擾。
家長只需要有覺察,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情緒,也就是注意自己的眼神、表情、語氣。你不會覺察,你就讓身邊人給你指出來,或者家裡放個錄音筆攝像機什麼的。當你在孩子面前基本沒有了負面情緒,經過一段時間,孩子自然會作息規律,鍛鍊身體,積極復學,這些問題關係到他的人生,他比你還著急。
而不是你每天對孩子噴射情緒火力,兇、吼等各種惡劣態度,把孩子消耗得失去力量、動力、希望,然後又要操心孩子熬夜怎麼辦?打遊戲怎麼辦?孩子不學習怎麼辦?這都是一邊放水一邊抽水,水池怎麼可能滿?
你把情緒處理好,不再兇、吼孩子,對孩子的眼神、表情、語氣都柔和一些,孩子自然會把他的事做好,不需要你來操心。
你一邊對孩子兇、吼、噴射情緒火力、質疑、批評、否定、打壓孩子,把孩子消耗得沒希望、沒動力、沒力量,另一邊又砸門看孩子有沒有自殘,砸電腦斷網線讓孩子不打遊戲,撬開門鎖進孩子房間給孩子打掃清潔,讓孩子去學校坐著不聽課也行 好歹有個同齡人交流的地方——這就叫沒有邊界,這就叫控制慾太強。
沒有邊界,是分不清什麼是孩子的事,什麼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不做好,還要控制孩子怎麼做事。相當於不給孩子做飯,但要搶著幫孩子消化食物。你做好飯,孩子有吃的,他自己會消化。
邊界這個詞,講爛了。真正能理解,還是要家長體會一下邊界被踏破的感覺,這樣你馬上懂了。比看一萬本書都有用。
各種家長群的問題,都是孩子不吃飯怎麼辦?孩子馬上就要考試了,說要去復學還不去,整天在家就知道玩手機,也不著急,怎麼辦?孩子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天天打遊戲,這樣下去怎麼得了,難道他要一輩子這樣嗎?……
你不要管這些問題。家長們,管好你自己,孩子自然就好了。你不要兇、吼、噴射情緒火力、質疑、批評、否定、打壓孩子,雖然你不是有意這樣做,你只是怕孩子驕傲,你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你這樣會把孩子消耗得沒希望、沒動力、沒力量,孩子就垮了。
你砸門看孩子有沒有自殘,砸電腦斷網線讓孩子不打遊戲,撬開門鎖進孩子房間給孩子打掃清潔,讓孩子去學校坐著不聽課也行 好歹有個同齡人交流的地方——在這些過程裡,你和孩子又發生了很多衝突,你又對孩子噴射了很多情緒火力,孩子狀態就變得更差了。雪上加霜。你不僅沒有減少負面情緒,你還新產生了很多負面情緒。不客氣地說,在家拿把機關槍對孩子掃射的人就是你啊。這個比方是嚇人了一些,但它形象啊。
對對對,你也是這樣長大的,怎麼你沒抑鬱,孩子就抑鬱了。首先,你沒抑鬱不代表你心理多麼健康。人群中大家都是病人。60分的是健康人?59分就是抑鬱?半斤八兩。
從你的孩子抑鬱這一點來說,就能說明你的心理人格也好不到哪裡去。再加上很多家長自己也有抑鬱,自己也知道自己很焦慮,這就更不用說了。
不要把焦慮和上進心劃等號,過分的焦慮就是病。焦慮的家長一定會逼出抑鬱的孩子。
你們那個年代競爭沒有現在激烈,不是獨生子女,玩伴多,被家長打了一頓瘋玩一陣就忘了。現在的孩子上課、補習班,沒玩伴,沒童年,你打他一頓,他只能吃頓好吃的,打個遊戲,他那股憤懣排不出去,流動不出去,就積壓在心裡了。
不同時代,生產、生活方式不一樣了。
我再談談自我透明錯覺。家長們,你知道自己很愛孩子,但是請你記住,孩子並不這樣想。正是你深信你愛孩子,你才會在孩子面前肆無忌憚、大放厥詞、想打就打想罵就罵。打罵完了,你沒當回事,你沒想到孩子記下了。
孩子不會認為你是愛他的。他只有透過你的表達來判斷。
孩子也會犯這樣的錯。孩子知道自己愛爸爸媽媽,所以也會不關心父母,打罵父母,他認為 在我心裡父母永遠是父母。但是父母沒有被孩子關心,心裡也失落了。父母挨孩子打,羞愧、難過……
你心裡怎麼想——你表達的是什麼——對方感受到的是什麼,是完全不同的三件事。
你覺得你打孩子,不打孩子,你都愛孩子。沒差別。 但孩子覺得你就是不愛他,你很恐怖。
孩子關心你,不關心你。孩子覺得他對你的愛是一樣多的。但你肯定不這樣認為。
還有一些家長,熱衷於研究孩子抑鬱的原因是什麼,怎麼別的家長也打罵、控制孩子,孩子就沒抑鬱,自己的孩子抑鬱了呢?
首先,不抑鬱不等於健康。人群中不抑鬱的人很多,但心理水平、人格水平、幸福感、成就大小不同。你難道是說,打罵孩子讓孩子難受沒關係,他心理人格水平差一點,生活得沒意思些、幸福感很低也無所謂,只要他不抑鬱就行了?
其次,去研究學校壓力大、人際關係複雜對抑鬱的影響,我也能寫幾萬字。確實有影響。但源頭還是家長啊。為什麼同樣的學校,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同學圈,大部分人好好的,就你的孩子抑鬱了?這可是同樣的外部環境啊。就算和基因、天性有關係,但也要承認你這孩子就是養育地不好,是弱者,所以環境一惡劣會被首先淘汰,而別的人家底厚,還能勉強撐住。
研究外部環境,對走出抑鬱沒啥用處。越是認為是學校、社會導致的,那就是越認為抑鬱天註定,也不可能康復了?因為外部環境不會變。
同樣的自然環境,艾滋病人連呼吸都要生病,正常人沒大礙。艾滋病人也可以怪空氣裡有細菌。對,空氣裡的確有細菌,所以艾滋病人得病也不是他自己的原因。但你這人就是沒有免疫力,走到哪裡都不行!
你免疫力哪去了?你的邊界在原生家庭裡早就被踏沒了。你自我保護的攻擊性早就被父母閹割殆盡了。這類人出問題是早晚的事,就看哪天大氣汙染,空氣裡的細菌何時超標。或者他每天正常呼吸,累積個三五年也該垮了,再來點什麼外部挫折,最後那口氣也沒了,應聲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