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樂媽。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則新聞:
美國一位小朋友問福奇:聖誕老人還能來我家嗎?
小朋友擔心因為疫情的原因,聖誕老人不能夠來自己家,自己就收不到聖誕禮物了。
要知道,美國小朋友期待聖誕節,就像我們期待過年一樣。
面對這個問題,福奇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透過CNN與兒童欄目認識“芝麻街”合辦的“認識新冠病毒”節目,告訴孩子:
我已經幫你處理好這件事情了,因為擔心小朋友們會不高興。
前段時間我去了趟北極,去那裡給聖誕老人接種了疫苗,我檢測了他的免疫能力,他已經準備好出發了。聖誕老人能夠從煙囪裡爬下來,他會留下禮物,然後離開,你們不用擔心。
福奇博士太好了,給小朋友留下了美好的願景。
暖心的回答。
一大早的溫暖,保護孩子們的童心。
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聖誕老人。
毫無疑問,聖誕老人是假的,世界上也沒有童話,但如果我們以保護或讓孩子認清現實的名義,讓他們知道自己相信的都是假的,又是何其的殘忍。
就像傅首爾說的:如果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告訴他童話是假的,相當於一種劇透,是快進了他的成長。
不告訴是為了陪著他,一起去分辨,去思考,這種成長的驚喜,才是母子一場的風景。
1
童話,是照亮孩子心靈的一盞燈。
童話,從來不能解決任何現實問題,它更像是被人精心編制出來的一場夢,是照亮孩子心靈的一盞燈。
美國前國務院卿希拉里,年少的生活並不是很好,自己所處的環境也是特別的糟糕,經常是被一種巨大的陰鬱籠罩。
正是由於童話,帶她走出了陰霾。
她說:是《小公主》給了我衝出陰影的勇氣,讓我覺得自己就是一位來到凡間的公主。
童話從來不需要解決任何現實問題,卻一樣給人帶來希望,帶來幸福。
想起《一個好媽媽勝過一個好老師》這本書中,尹建莉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她為了守護孩子的童心,在每年的聖誕節都會給孩子送上一份禮物。
有時是一本書,有時候是孩子想要的芭比娃娃。
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在女兒出嫁之前,即便女兒已經知道,那個每年給她送禮物的聖誕老人就是父母,但她也當做不知道。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孩子很聰明的,你是騙不了的。
可即便有一天孩子知道禮物是大人送的,又有什麼關係了。
比起禮物更讓孩子動容的是,接受禮物的那一刻的驚喜,期待、揭曉謎底的美好,是曾沐浴在父母濃濃的愛裡。
未來他會遭遇現實的苦澀,但童年的那份溫暖,會讓他們的世界煥發出奇異的光彩。
正如宮崎駿所說:
“歲月永遠年輕,我們慢慢老去,總有一天你會發現,童心未泯是一件特別值得驕傲的事情!”
這個世界不缺少各種喪文化,缺的是童話般的溫暖。
2
童話,是孩子戰勝磨難的勇氣
童話是孩子戰勝磨難的勇氣。
傅首爾曾在《奇葩說》中說起自己小時候的事情:
她小的時候,家庭特別的窮,媽媽曾帶她在滿是老鼠出沒的米倉裡住,當時她特別的害怕。
媽媽就告訴她,老鼠會在夜裡給乖乖睡覺的小孩,送來糖果。
然後每天早晨醒來,她的枕頭邊真的有一顆水果糖。
正是這顆水果糖,讓她對老鼠的恐懼變成了期待,即便日子很苦,但每次回憶起來都是甜的。
後來傅首爾曾哽咽著說出下面這段話:
如果你經歷過現實的種種磨礪,再看回童話,還會相信他是真的。與其告訴孩子真假,不如呵護孩子的童心
擁有同童心的人,也更具有創造力。
樂媽最喜歡的動畫大師宮崎駿,就是一位擁有童心的大小孩。
他總是在每天早晨很早達到工作室,即便辦公室裡沒有一個人,他也會道一聲“早上好”,從不間斷。
因為他始終相信屋子裡一定存在他看不見的小精靈,所以每天樂此不疲的向他們打招呼。
正是因為童心未泯,哪怕已經79歲的宮崎駿,依然充滿了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斷創造出一部又一部精彩的動畫。
阿多尼斯的《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中有這樣一句話:童年是讓你可以忍受暮年的那股力量。
溫暖的童年記憶,就是治癒孩子悲傷的良藥。
3
如何保護孩子的童心?
明代的思想家李贄說: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為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
兒童,是人生的開始;童心,是心靈的本源。
那麼作為父母,如何保護孩子的童心呢?
1、陪著孩子探索世界
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新聞:
在湖南懷化,一位4歲的小女孩打著傘在雨幕中。她看到一隻蝸牛在雨中,沒有打傘。
小女孩想到自己每次下雨的時候,都有爸爸媽媽來給自己送雨傘,而小蝸牛卻沒有。
於是,她停了下來,為小蝸牛撐傘,直到將小蝸牛送回草叢中。
也許,很多父母看到這一幕,會責備孩子耽誤時間。
但小女孩的媽媽卻沒有,而是全程陪著孩子,一起將小蝸牛送回了草叢。
即便這個世界充滿了危險,但我們也要教孩子保持善良。
一場護送小蝸牛回家的小事情,即守護了孩子的童心,也讓孩子在照顧小蝸牛的過程中 ,學會了善良和同理心 ,更會讓孩子變得有責任。
2、不要讓孩子過早成熟
讓孩子失去童心是一件多麼殘酷的事情,逼著孩子故作成熟,是爸媽的悲哀。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個童年模特葉祖銘,在一次採訪中談起自己的夢想,他說道: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網紅,網紅就是比較輕鬆點,明星嘛太累了。”
“然後找一個漂亮一點的老婆,迪麗熱巴那種,你懂得。”
樂媽看到這段影片的時候,只有一種感覺,那就是一股成年人撲面而來的油膩感。
在他的身上,找不到孩子一絲的童真和稚嫩,一點也不像一個11歲的孩子。
他內心早已被物質束縛,膨脹得丟了自己的本真,讓人一點也不覺得可愛。
筆墨有童真、文字有童趣的豐子愷先生,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相信一個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則家庭、社會、國家、世界一定溫暖、和平而幸福。”
在本該純真浪漫的年紀,卻被父母過度的干預,變的過於的早熟。
對於孩子而言,失去童心將是孩子一生的遺憾。
4
總結
美國詩人惠特曼有一首詩《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詩裡說:
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他所看到的,
在當天或當天某個時候那個物件就成為他的一部分,
或繼續幾年,或者連綿很多很多年。
早開的紫丁香曾成為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還有那青草,那絢麗的朝霞,
……
所有的這一切,都成了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所以,趁孩子還小,趁孩子還相信童話,趁童心還在。讓孩子依偎在身邊,在美好的童話故事裡甜甜的入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