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近日我在一個母嬰論壇上偶然間聽到了《媽媽之歌》,這首歌曲的旋律分明,最引人注意的無非是歌詞中的部分。

“起床,起床 ,快起來!”

“去洗臉去刷牙,記得梳頭!”

“這是你的衣服你的鞋。”

“有沒有在聽啊?!”

歌詞很好的詮釋了媽媽的嘮叨,以及孩子的不耐煩。不時之間,我竟然腦海中想起了姐姐與姐姐女兒的畫面。

姐姐對於自家女兒總是不停的催促,就連吃飯吃慢了也會不停的嘮叨。姐姐總是認為喋喋不休的嘮叨會讓女兒更加清醒自己的拖延節奏,可女兒的拖延症並沒有因此而解決,反而讓女兒變得更不喜歡積極主動。女兒開始漫無目的拖延時間,磨蹭,只是為了與姐姐唱反調,惹的姐姐只能生悶氣,她根本就無法理解女兒的做法。

關於媽媽的嘮叨很容易因嘮叨成為孩子拖延的理由,其實在姐姐的身上便已看出孩子並沒有因為嘮叨而選擇改變自己。催促孩子成為了孩子拖延的源頭,可是儘管如此,很多媽媽還是喜歡催促孩子,更是將催促成為了一項必備的技能。

一、為什麼催促孩子已經成為媽媽必備技能?

王女士已經習慣了催促自己5歲大的兒子,因為兒子從來都不能將生活問題自行解決。就連洗臉與刷牙都需要王女士不停的催促,因為她覺得如果不催促自己的孩子的話,孩子絕對不會自主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也終於在王女士的催促下準備下床,洗臉刷牙並且吃早餐。

不得不承認催促成為媽媽必備技能的主要條件,則是孩子不能夠自主完成自己的事情。如果孩子可以不需要催促就將自己的問題逐漸解決的話,那麼媽媽又怎會變成一個嘮叨的媽媽呢?所以在媽媽嘮叨的過程中,無非是想要讓孩子的節奏變得快一些而已。

因此我們可以很清楚的感到,催促並不是媽媽的本能,只是從孩子的慢條斯理中漸漸變成了應有的技能。不過有的時候並不是孩子的本意,孩子並沒有磨蹭,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被父母認定為,孩子在磨蹭。

二、為什麼家長總覺得孩子在“磨蹭”?

吃飯的時間已經到了,王媽媽已經在餐桌上準備好熱氣騰騰的飯菜。這是專門為孩子做的,有他最喜歡的可樂雞翅,紅燒排骨。因為這頓飯,王媽媽耗費了近乎三個小時的時間。可是孩子卻並沒有珍惜媽媽的勞動成果,反而一拖再拖。王媽媽終於氣不過,踹開臥室的大門,結果孩子仍舊在不慌不忙的穿衣服。似乎王媽媽的急促,並沒有給孩子帶來任何改變。

家長之所以覺得孩子在磨蹭,無非是用大人的眼光審視孩子

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節奏與孩子的節奏永遠都不會在同一水平線上。因為我們根本就無法了解到,在孩子眼裡,什麼才是真正的節奏。對於我們來說,只要迅速的將眼前的事情完成,這就是所謂的快節奏。如果孩子並沒有根據自己的想法完成應有的條件,故而叫做慢節奏。

其實並非是孩子在磨蹭,有的時候只是我們太心急而已。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也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方式詮釋自己的做法,而我們僅僅用自己的眼光去審視孩子的一切,這是非常錯誤的行為。

三、孩子越催越慢是因為他們擁有自己的節奏

7歲的小剛正在拼裝自己的拼圖,小心翼翼的樣子實在是讓媽媽感覺到厭煩。因為小剛媽媽希望小剛立刻去樓下購買一袋醬油,可是催促卻並沒有給予小剛一絲警醒,反而將速度變得更慢,三十分鐘過去了,仍然沒有走出房門。小剛媽媽終於無法忍受怒火,走進了房間。誰知,小剛的拼圖剛剛做好,並興高采烈的告訴媽媽:“媽媽,謝謝你這麼催促我,不然三個小時都未必拼的完!”

由此可見,孩子的節奏跟我們的節奏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小剛來說,如果媽媽沒有催促的話,或許孩子會放慢自己的節奏,更加謹慎地將拼圖拼完。小剛並非是在磨蹭,他也在不停的提高效率,將拼圖完成。只是有的時候我們不能夠考慮太多,越催越慢只是他們在完成自己的事情,擁有自己的節奏而已。

所以面對孩子的慢條斯理,我們不要用有色眼睛去看待。孩子的磨蹭往往有著他們自己的想法,我們應當去尊重孩子的慢條斯理,不去傷害他們才是。

四、尊重孩子的“磨蹭”,家長可以這麼做

王先生自知自己是一個急性子,但是孩子卻恰巧與自己相反,是一個慢條斯理的人。不過王先生從來都沒有跟兒子吵過架,因為他知道吵架是無法解決問題的。每當王先生有求於兒子的時候,都會提前一天將任務佈置清楚,給足了孩子做事的時間,孩子每一次都會按時完成要求。

面對孩子的慢條斯理,我們如果不能夠做到改正自己審視問題的態度,儘量早一些佈置任務,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當孩子忙完自己的事情後,自然會為我們做考慮。家長的介入反而會讓孩子的能力削弱,我們需要深知。

五、那麼我們具體應該怎樣做?

1. 明確父母孩子的界限

我們一定要知道慢條斯理是誰的錯,誰的錯就應該讓誰承擔。如果是因為孩子慢條斯理而上學遲到,我們需要讓他們體會到磨蹭的結果。他們懂了,自然不需要我們操心。

2. 尊重孩子的磨蹭

我們務必要尊重孩子的磨蹭,因為在過度的催促孩子時,孩子自身會產生一種無形的焦慮感,這反而會對孩子有壞處。適當的催促,會可以提升孩子的動力。

3. 引導,而非斥責

引導孩子不斷地變得積極主動,如果每一次孩子磨蹭時,我們都要斥責的話。孩子只會變得越來越被動,不願意聽我們的話。

正如龍應臺寫的《孩子,你慢慢來》中,“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的將蝴蝶結紮好。”我們的催促,只會讓孩子變得更不懂得把持自己的做事態度。

今日話題互動:你會過分的催促自己的孩子嗎?對此事你是如何看待的?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為什麼孩子學不好數學?原因有哪些?怎麼樣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