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二胎家庭的教育,比較常見的教育理論就是一定要把一碗水端平,但家有兩個或者多個孩子的家長都知道:教育孩子最難的就是把一碗水端平!
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家庭教育裡,家長們最憂愁的也是孩子們爭寵的問題,任何人包括小孩子他們內心都有對愛的佔有慾,而那些曾經在自己身上經歷過因父母對兄弟姐妹分配不公的酸楚,一旦經歷過了兒時因偏愛的物質和情感匱乏父母,往往在擁有自己的小孩後就非常重視一碗水端平的教育。
朋友小倩就是這樣一位寶媽,出生於90年的她,儘管有著兒女雙全的兩全稱號,但是對小倩來說二胎家庭就像是一場“世紀大戰”一樣難消停,尤其是從小經歷重男輕女偏待讓小倩暗自發誓:一定要對兩個小寶貝不偏不倚、一視同仁地讓姐弟二人相親相愛地和睦相處。
但是,後續養娃的一日又一日實際操作裡,小倩深深地意識到把一碗水端平並不能徹底解決孩子爭寵的問題,反而是在父母所認為的一碗水端平裡還會延伸出很多新的教育矛盾,聽小倩介紹在她的一碗水端平裡不管如何做都造成了姐姐對弟弟的敵意。
怎麼回事呢?
主要是因為弟弟在出生之前姐姐是家裡面被眾人捧在手心呵護小公主,不用做什麼就可以坐擁家人的關愛,而弟弟的出現不僅分走了父母、朋友的愛,就連自己原有的獨寵也都要被迫分給弟弟,在姐姐看來弟弟就像是一個“侵入者”,弟弟是討厭的跟屁蟲、也是一位競爭者,TA還把原本屬於自己的那碗水給“搶”走了。
所以,在先來後到的順序影響下,不管一碗水如何端平、做到了公平公正,對於“先來”的那個人都是一種剝奪感,這種失落感就會讓大寶容易對二寶產生敵意,而一碗水端平的教育裡也會對二寶造成一定的影響,用小倩的話來說“小兒子就是大女兒的小跟班,完全沒有自我”。
還記得聊起弟弟時小倩的表情是充滿憂慮,據小倩所說,受從小一碗水端平的教育影響,小倩每次不管買什麼東西都是雙份的,在姐姐有、弟弟也有,弟弟有、姐姐就必須有的不偏不倚下,小倩發現姐姐總是喜歡在得到屬於自己那一份、或者不喜歡自己那一份的時候,想盡辦法去忽悠弟弟以達到自己的需求、目的。
而弟弟呢?
為了能和姐姐玩總是心甘情願地當姐姐的跟班,這些盲目跟從的性格也讓弟弟在生活方面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姐姐上小學、弟弟非要鬧著一起去上小學並不願意踏進幼兒園大門一步,那種非姐姐不可的依賴實際上也和一碗水端平有著很大的關係。
因為弟弟是“後”出生的原因,弟弟對父母給予的愛沒有那種“被剝奪”、“被搶走”的感覺,但弟弟也會嫉妒甚至是渴望獨佔爸爸媽媽的寵愛,在一碗水端平的教育影響下實際上很多不偏不倚都是父母的一廂情願,嚴格地來說多個孩子的教育就不可能完全做到一碗水端平,就拿孩子們的需求來說,當我們滿足孩子們的需求時是不是常常都是在基於大寶的需求?
這是為什麼呢?
在繁華又複雜的生存環境裡,從人性的本質來說大多數都希望簡練明瞭的生活環境、包括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多個孩子的教育裡,大多數都是因為大寶年長、表達又比較清晰的原因,習慣或者喜歡將大寶的需求強加複製在二寶的身上。
就拿上超市購物來說,當姐姐喜歡吃棒棒糖的時候父母是不是習慣買兩顆?一顆給姐姐、一顆給弟弟或妹妹,這樣看似不偏不倚的一碗水端平實際上對二寶來說也是一種傷害,因為在偌大的超市裡二寶不一定會喜歡棒棒糖、他可能更喜歡其它商品,但是在哥哥姐姐的影響下往往作為二寶的弟弟妹妹沒有選擇權,他們甚至為了得到爸爸媽媽的愛而“不敢冒險”去提要求。
所以說,在家庭教育裡一碗水端平很難真正做到、也不建議大家去用!
那麼,關於孩子們的愛要該如何去詮釋呢?
1、不要想著如何去把一碗水端平
在兩個、或多個孩子的教育裡,不管何時何地都是天下父母心,但有的時候不是身不由己就是一碗水根本就端不平,而父母的教育也不應該整天糾結著如何去把一碗水端平,作為家長想要讓自己的孩子都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成長、想法是很好的,但是不一樣的孩子他們所需要的愛也是不一樣的,大小寶的出生順序不同也決定了他們需求、和看待世界的不同眼光,所以我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不要想著如何去把一碗水端平。
2、允許孩子發表他們不一樣的意見
想要孩子在公平公正且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那麼家長就一定要允許孩子發表他們不一樣的意見、展現各自的需求,不能把養大寶的方式和需求強加在孩子身上,也不能把二寶身上的問題放在大寶身上,對於父母來說孩子不論在何時何地、長到了多大年齡,他們和父母永遠在於那二十、甚至三十幾年的時間缺少,而父母能做的就是在瞭解孩子之後齊肩去看孩子,瞭解孩子此刻的憤怒、不安和需求。
3、大小寶鬧矛盾時更需要旁觀效應
在二胎家庭裡,一碗水端平的目的實際上就是在降低大、小寶的矛盾,而兩個寶貝發生矛盾時最忌諱的就是父母的參與,實際上當兩個孩子發生矛盾時,他們的情緒都處於負面的極致不悅,就此刻來說不管家長做出如何的調節、如何的公平公正,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有不如意的某一方偏袒,想要降低或者減少大寶和二寶之間的矛盾,最簡單有效的方法還是讓彼此之間互存愛意。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可以“撿精補劣”,比如大寶聽得懂道理的時候我們跟大寶講道理,讓大寶感受到被尊重、被在乎的踏實感,在大寶心中有愛後我們再一起去愛二寶,因為父母是大寶的學習標杆、二寶的學習標杆又是大寶。
總體來說,兩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不需要競爭也不需要模仿,在大小寶鬧矛盾的時候一定要多旁觀、少參與,讓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不同的意見,最終在為了同一件事情互相讓步達成協議,這即使社交能力的提升、又是成長裡不可多得的從善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