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會走路以後,鞋子就成了必備品,相比較與飲食和玩具,鞋子這個不起眼的生活用品,在質量和使用效果方面,不太被家長重視。
鞋子作為保護和支撐孩子腳部和身體發育的重要物品,不少家長只是覺得能穿就行,對待鞋子的也存在著誤區。
童鞋抽樣不合格率為12%,除了甲醛問題,鞋子軟硬家長更應重視上海市場監管局公佈了最新的童鞋抽樣結果,一共抽查了50批次的童鞋,有6批次的鞋子都是不合格的。這不合格檢出率已經達到了12%。
在這次的檢查中,除了甲醛和重金屬等專案,鞋子軟硬的問題是家長一直關注度不高的問題,同時也存在一定的消費誤區。
步態與運動分析主任表示,上海有25%-30%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平足問題,這可能都是不合格的鞋子造成的。
有不少的家長會來諮詢,孩子的鞋底到底是應該硬一些還是軟一些,研究足下受力點的周晉教授表示:“孩子的鞋子還是硬一些好。”
孩子的穿正確鞋子的重要性孩子在6歲之前足弓都沒有形成,因為孩子3-6歲的時候,腳部的骨骼才逐漸開始骨化,直到6歲孩子的足弓才會成型。
足弓成型之後,7-10歲還有一個鞏固期,在10歲左右,孩子的腳部才會完全發育成熟。
如果沒有在足弓成型期穿上對的鞋子,孩子就很容易形成扁平足。扁平足的足弓是塌陷的,孩子走路容易摔跤、疲憊、影響身高和身體形態的正常發育。
稍微有一點點扁平足,其實不太影響生活,如果很嚴重的話,走路的時候很容易疲憊或者疼痛,就需要去治療了。
總是給孩子穿大號的鞋子
有些父母覺得,買大一號的鞋子,孩子能多穿一段時間,孩子總是穿著大號的鞋子,很容易摔跤。
孩子為了控制不合腳的鞋子,走路姿勢難免會有些變化,會影響腳部的發育。
總是給孩子穿小號的鞋子
有些家長忙於工作,可能會沒注意孩子的鞋子已經穿小了,小一號的鞋子會頂得孩子腳趾受傷,也對孩子腳部的發育有影響。
穿別人贈送的鞋子
每個人的腳型都是不同的,穿舊鞋子雖然節省,但是孩子難免會被別人穿出的腳型影響。
媽媽可以接受別的孩子的舊衣服、舊玩具,但是鞋子、奶瓶等很貼身的東西,還是買新的比較好。
怎麼選寶寶的鞋子鞋子的大小一般比孩子的腳長5-10mm左右就可以。
教授說過,鞋底選擇偏硬的比較好,這樣孩子能更少好的感受腳下的受力點。如果是涼鞋,最好選擇包頭的保護腳趾。
鞋底能根據寶寶走路彎曲
鞋子的彎曲程度也要有保證,媽媽可以在買鞋子之前彎一彎鞋子,感受一下會不會因為鞋底過厚導致不易彎曲。
能夠調節鬆緊
魔術貼或者繫帶的鞋子更適合寶寶,寶寶的小腳有的時候是肉肉的,擠著可能會不舒服,所以要選擇能調節的鞋子。
鞋底摩擦力足夠
冬天或者夏天路面有積水或者積雪,孩子走路很容易打滑,摔倒了可能會受傷,要選擇鞋底有花紋的、摩擦力足夠的鞋子。
試穿
小孩子的腳可能一天一個大小,最合適的鞋子,還是要試穿之後再買,穿著襪子試穿效果更好。
正規廠家
鞋子製造過程中會使用一些化學原料,選擇正規廠家,鞋子裡面的甲醛和有害物質才會在安全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