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不合格的父母,無知的父母,自私自利不成熟的父母,像一劑毒藥一樣,決定著孩子的生命長度。

無緣的寶寶

表弟和媳婦第一胎是個兒子,7歲了。夫妻倆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養著長大的啃老族。性情上都是沒長大的孩子。不光兒子是兩邊的父母帶,就連小夫妻自己,還時不時的伸手跟父母要錢花。

姑姑愁啊,一邊覺得自家30多的兒子掙錢少,可憐,一邊頭痛孩子亂花錢,掙的不夠花。讓表弟搬出去自己住,小夫妻乾脆住了岳父母家去了。

疫情期間在家閒著,不知不覺懷了二胎。姑姑既歡喜又擔憂。家裡要添丁,自然是好事,可是小兩口只管生不管養,姑姑白天還要上班,老人家實在很累,就算一半的時間在親家家裡,媳婦帶娃回來總得忙著伺候。

不管高興還是擔憂,寶寶來了,自然要做好準備。可是小夫妻不消停,媳婦一定要女兒,一兒一女,湊個“好”字才完美。

這倆夫妻年輕氣盛,向來喜歡掰扯,一點小事都要鬧得不安寧。比如媳婦想吃水果了,一會兒說要吃草莓,一會兒要吃車釐子,表弟不耐煩,一煩躁就鬧翻。還是姑姑把兩樣都買回來,才止住了媳婦的眼淚。

這不,肚子一天天變大,表弟和媳婦要兒子還是女兒的爭論也一天天尖銳。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一般來說,懷都懷上了,也沒打算打掉,就是要生的。還去爭吵要兒子還是女兒這個問題,有何意義?

姑姑姑父聽見他們爭論,只當孩子氣。反正他們只要生就好,別的長輩們都準備好了。

她向來是要爭個贏的,堅持是女兒就要,是男孩就不要。

表弟稍微現實一點,沒依著她的話,只說,到時候生下來,是男是女都得要。

在又一次無謂的爭吵之後,表弟媳婦氣鼓鼓的回了步行半小時之外的孃家。

自結婚以來,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兩邊都習慣了。這一次也不例外。

只是沒想到,回去呆了一天,覺得不對勁去了醫院。醫生一檢查,胎停了要引產。

表弟和姑姑上班,姑父腿腳不便常年不出門。等他們知道的時候,媳婦已經做了引產手術,親家一手處理了寶寶。懷胎10月,只有親家跟寶寶見了一面。

長不大的父母

老家人都說,寶寶知道媽媽的情緒。媽媽不喜歡他,他感受到了。所以不願睜開眼睛,看一看這個世界。知道這個事情發生,我們都好難過。一個成熟健康的寶寶,不管是男是女,手腳健全有自家血緣,都令人歡喜,長輩們早已做好了迎接他的準備。

兩家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生二胎是雙方的願望。沒想到在最後出了意外。

當寵著長大的孩子成了不成熟的父母,投胎於他家的寶寶就成了悲劇。

第一胎是爺奶外公外婆輪換著帶大的,反正為兒女著想已經成為他們的本能。兒子媳婦孩子氣,長不大,他們就勉為其難承擔起責任吧。反正隔代親,小孩子總比長大了的兒女可愛。

可惜,他們忘了:為兒女做的越多,得到的失望越多。父母自以為是為兒女好,接過本該他們承擔的責任,到頭來卻讓他們遲遲不能懂事。30歲的父母有著20歲的心理和行為,其實很可怕。

被父母過度呵護的孩子,為孩子們遮擋了太多的風雨,他們只感受到安全,不知艱辛,只會索取,卻不會付出。這是父母的悲哀,也是孩子的災難。

當他們到了該成熟的年紀,卻依然做著幼稚的事情,不知輕重,不辨對錯,毀掉的不僅是自己,也有下一代。

這樣環境下生長的下一代,每天在父母的情緒化和奶奶輩的無底限嬌寵下頻繁切換,對孩子的自主意識和判斷能力都有干擾。

讓孩子直面挫折,學會獨立

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溫迪·莫格爾就曾說過,當父母傾盡全力不讓孩子體驗到不適時,他們長大後,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對正常的挫折。

美國有位父親,在兒子的畢業典禮上做了《我希望你不幸且痛苦》的演講:

“在未來很多年中,我希望你被不公正對待過,因而你會知道公正的價值;我希望你時不時地感到孤獨,因而你不會把朋友當作理所當然。當你失敗時,我希望你的對手會幸災樂禍,這讓你意識到有風度的競爭精神的重要性;我希望你被忽視,因而你會意識到傾聽他人的重要性;我希望你遭受剛剛好的痛苦,這能讓你學會同理心。”

獨一代的父母用心良苦,為了孩子成為老孩奴。

他們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教育失敗,疼寵出只會手心向上的兒女。就是因為傷心難過,無奈無望,才把注意力加倍轉移到孫輩身上。

可他們忘記了反思:同樣的教育已經出了次品,又怎麼會教育出良品?

並不是父母為兒女做的都是對的。付出越多,兒女越不會感恩。

這一次,姑姑們是該放手,悲痛之後,讓表弟們自己面對吧。

總該讓他們明白,當父母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但願他們能早日明白,不是被孩子叫了爸爸媽媽,就是合格的父母。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早點成為成熟的,陪著孩子一起長大的,真正有愛的父母吧。

13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謹記,千萬不要對孩子說這些話,不然會毀了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