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許多父母竭盡全力讓孩子上各種補習班,上更好的學校,就是為了他們變得更優秀。但是,這些父母並沒有意識到,由於他們平時一些行為的不注意,常常導致好心辦壞事,使他們的孩子多走了許多彎路。

那麼,父母應該在哪些方面警惕“好心辦壞事“呢?

一、害怕孩子間爭搶東西。

在中秋節期間,李寧帶孩子回到了家鄉。當李寧看到自己孩子正在與鄰居家孩子爭奪一個小玩具時,立即罵孩子說:“你怎麼能搶別人的東西呢?!”孩子很委屈地把玩具還給對方,從那時起,孩子就更不願意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點評:當許多父母帶孩子出去玩耍時,會告訴他們不要與其他人爭搶東西,因為這些父母希望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但與此同時,他們擔心孩子會吃虧,覺得退一步海闊天空。

實際上,在孩子在與其他小朋友之間的正常搶奪中,只要沒有危險行為,父母就不應過度干預。這是兒童學習和成長中的正常行為。在“競爭”過程中,他們可以認識到競爭、寬容和讓步之間的區別,並逐漸學會與他人相處和分享一些東西。父母的這種干預只能打斷他們的學習過程,使他們害怕競爭,並可能害怕將來與他人互動。

二、太擔心孩子的行為。

小區裡張大媽的女兒今年8歲,但卻連掃地、倒水等基本的家務勞動都不會。原來,張阿姨是中年得女,所以對女兒非常寶貝,一點活也不捨得讓她做。因此,她的女兒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張阿姨也開始後悔了。

許多中國式的父母到處呵護孩子,擔心他們受到一點傷害,使孩子在遇到困難時變得虛弱和退縮,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勢必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三、太注重的觀念。

張亮的兒子從今年開始學習圍棋,他很關注孩子跟別人的比賽,每當兒子獲勝時,張亮就會給他大大的獎勵。每當兒子下輸時,張亮就會罵他,指責他不會下。幾次後,兒子再也沒有下棋的勇氣了,害怕與他人下棋,內心深處有了陰影。

現實中,許多父母受到子女比賽的巨大壓力的影響,特別注意子女的得失。許多人只希望自己的孩子獲勝,卻不能接受自己孩子的失敗。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變得非常脆弱,根本無法抵抗挫折,也不敢與他人競爭,將來會有大問題。

四、馬上滿足孩子願望。

彤彤的媽媽非常疼她,當彤彤要衣服時,媽媽會立即給她買,要什麼玩具都馬上奉上。簡而言之,有求必應。然而,彤彤卻變得越來越難以滿足,願望也越來越難以實現。此外,她對母親不感激,並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作為父母,不要立即滿足孩子的願望。讓他們學會等待和延遲。例如,如果孩子想要一件衣服,媽媽如果認為他們的要求合理,也可以不必立即購買,可以稍等片刻。讓孩子知道,他們想要成功就必須學會等待。此外,並不是所有的願望都能立即實現,因此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可以更加平靜地面對困難和挫折。

各位寶媽,你們有沒有以上這幾種行為呢?

7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科普|家長如何早期識別阿斯伯格綜合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