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到家長這樣反饋:“我家孩子從小特別愛看書,喜歡機械,愛鑽研發動機,能熟練計算加減法,學習東西很快,一開始我還很自豪,即使平時他沒什麼和小朋友來往,我卻也沒太在意,以為只是隨他爸性格內向,長大就會好,但自從上了小學,常常被老師投訴:上課愛插嘴、注意力不集中,在學校也會因為同學的玩笑話和同學產生衝突,特別固執,體育活動也沒辦法遵守“遊戲規則”,一開始我以為這孩子就是比較多動,上上感統課就好了,但我怎麼也想不到診斷出來是阿斯伯格綜合徵,明明他會講話,很聰明,怎麼會是阿斯伯格綜合徵呢?”
“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話多、課堂紀律差、做事我行我素”,這類孩子因為這些表現,很可能背上多動症的“罪名”,但其實他們很可能患了與多動症截然不同的病症——阿斯伯格綜合徵。
阿斯伯格綜合徵在大眾認知裡總是被披著神秘的面紗,其實很多阿斯伯格綜合徵孩子自幼語言發育正常,有些甚至較早表現某些特殊的語言天賦,入學前社交困難和行為問題並不凸顯,加上很多家長也並不是很瞭解阿斯伯格綜合徵,因而早期也很難被家長髮現,甚至很多是在青春期出現人際交往困難,或情緒、行為問題較為突出時才去就診。那麼,阿斯伯格究竟是什麼呢?
關於阿斯伯格綜合徵阿斯伯格綜合徵是一種慢性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性疾病,是孤獨症譜系障礙或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個亞型。阿斯伯格綜合徵智慧和語言發展基本正常, 具有與孤獨症同樣的社會交往障礙,侷限的興趣和重複、刻板的活動方式。兒童患阿斯伯格綜合徵其實比傳統的自閉症更常見。流行病學調查報告說,每1萬名兒童中約有4名患有自閉症,而每1萬名兒童中約有25名被診斷為阿斯伯格。因而早期診斷也尤其重要。
那麼,患上阿斯伯格綜合徵的孩子會有哪些具體的表現?
01、 社交行為障礙阿斯伯格綜合徵的孩子往往經常渴望與其他人交往,但他們缺乏社交技巧,沒有辦法將心比心、無法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因而往往用不恰當的動作和行為去“招惹”別人,以至於小朋友不願接觸他們,他們很少有好朋友甚至出現不合群。久而久之有的小朋友索性沉迷於個人興趣當中,有的會出現只與最熟悉的人講話,而其他場合則閉口不言。
02、狹隘的興趣和刻板的侷限行為阿斯伯格綜合徵的兒童興趣獨特, 常常對天文、地理知識、歷史、自然科學、科技電腦等方面有特殊的興趣愛好,而對正常兒童喜歡的東西不感興趣。有的還會表現出一些重複動作以及刻板行為,如固定每天走同一條路線或吃同樣的食物、喜歡重複問問題等。
03、語言障礙這些兒童雖然詞彙量大, 但在說話內容上,他們無法理解玩笑話,例如這笑話很冷,他們很難把笑話和冷聯絡起來,也不會用幽默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原因是他們可能只瞭解字面上的意思,無法參透詞彙背後蘊含的意思。會以自我為中心,不管對方對所談內容是否感興趣,他們往往會喋喋不休的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他們不懂如何開啟對話,可能會以一段與當時情景毫不相關的評論開始講起或者很難與對方維持共同話題。
04、其他表現這類兒童常有超常的記憶力, 如認路、記憶火車時刻表、地鐵站等,但難以理解抽象概念 (如猜想、希望和時間順序等) ,而且很多患兒會出現注意力渙散, 對他們不感興趣的的活動專注時間並不長,但對他們感興趣的的活動就非常專注。有的兒童自幼會出現運動笨拙的表現,如小時候可能會出現不會扣紐扣和繫鞋帶,上學後可能有書寫困難,不喜歡上體育課等。
很多家長因為兒童們到了青春期後,社交和情緒行為問題變得難以控制而緊張和抓狂。但其實很多阿斯伯格綜合徵在早期就有端倪,我們要能及時發現孩子的異常,進行就診,採取有效的干預手段。
同時他們所面臨的困難一方面來自於與生俱來的特質,一方面來自於家庭、學校、社會對這些特質的不瞭解和不接納,因此往往特別容易困惑自己要為什麼遭受懲罰、虐待和排斥,不知道自己究竟錯在哪裡?甚至出現反抗、憤怒、情緒失控等現象,例如媽媽為了不想讓孩子玩手,會說“不要在我看不見的地方玩手”,這類兒童往往會認為可以在媽媽看不見的地方玩手,因而受到批評也很不解,所以下達指令時要清楚、簡單明瞭,同時不要聚焦在錯誤上去斥責,當需要糾正時,直接告訴孩子該怎麼做比較有效,如孩子上課喜歡插嘴,不要說“不要插嘴,”而要對他說“你有聽課很棒,如果你能舉手回答問題就更棒了”,家長們要儘量營造正向的環境,充分認識和了解阿斯伯格兒童的社交與行為的常見問題和不足,正面看待和協助兒童,給予兒童多點理解和正確的引導。
文獻參考:
1.阿斯伯格綜合徵患兒19例臨床特徵研究
2.阿斯伯格綜合徵兒童認知功能特點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