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目前很多沒有科學依據的“坐月子”風俗依然存在,不少媽媽、婆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一輩們迷之相信,且相當推崇這些傳統風俗,剛經歷過生產戰鬥的寶媽,又要投身坐月子戰場,不止苦不堪言,甚至造成了一定程度產後焦慮症。

傳統觀念一:坐月子不洗頭、不洗澡

依稀記得小時候常聽老人講:生之前把頭髮剪短,月子期間可不能洗頭,洗澡得用燒開的艾草水洗……

坐月子不可以洗澡?

在醫院期間,醫生建議只要身體狀況允許,住院期間就可以洗澡,且不需要特意用冷卻的開水洗頭洗澡(寶寶也一樣):產後會特別容易出汗,尤其是產後1周內面板排洩功能旺盛,會排出大量汗液,加上產後子宮復舊、惡露排出,以及乳汁分泌,身體更需要保持清潔,可以正常洗頭、洗澡,如廁後也最好用溫水沖洗會陰部,以減少產褥感染的發生。洗澡可以消除疲勞、舒暢心情、改善睡眠及食慾、預防感染。

坐月子不可以洗頭?

需要注意點:

1. 選擇擦洗或淋浴,禁用盆浴;

2. 剖宮產或會陰側切的產婦,產後可以先擦身,最好在產後傷口癒合後再淋浴;

3. 注意保持浴室溫度,水溫要溫暖適度,不要低於37℃,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每次洗5~10分鐘;

4. 洗完後,應及時擦乾身體、吹乾頭髮,穿好衣服,做好保暖,預防感冒;

5. 洗澡前後不吹風、不受涼,用水乾淨、衛生。

傳統觀念二:坐月子不下床、不運動

月子期間儘量躺床上靜養,少下床不運動,才能恢復得快……

產婦不能運動?

在醫院期間,醫生建議我在第二天,如果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可以下床慢慢走走,有利於恢復:現代醫學觀點認為,產後應儘早適當活動,自然分娩的產婦,在分娩疲勞解除後,於產後6-12小時內即可起床輕微活動,於產後2天可在室內隨意走動,剖宮產或會陰側切的產婦,可適當推遲活動時間。

產後儘早、適當活動的好處:

1. 有利於惡露的排出,避免或減少靜脈血栓的形成;

2. 可以增加食慾,幫助體力恢復,促進排尿及排便,防止尿瀦留和便秘的發生;

3. 可增強盆底肌及腹肌的收縮,促進子宮復原;

4. 對於剖宮產的產婦,可以促進腸蠕動、防止腸粘連及腸梗阻。

傳統觀念三:室內不能開空調

月子期間不能開空調,不能用風扇,門窗都得關著,產婦可受不得一點風……

產婦不能用空調?

現代的醫院,每個產後病房都裝有空調,夏天也基本都開著,醫生和護士見到緊閉門窗的情況,都會“說上幾句:保持房間內通風,多呼吸新鮮空氣”。炎熱的夏季,房間不通風,加上產婦又怕熱的情況,非常容易中暑。

現在的產婦營養攝取充足,抵抗力強,不容易輕易“受風”而生病,但還是需要注意:

1. 避免電風扇、空調冷氣直接吹到產婦

2. 室溫保持在26°~28°(自然不能像正常人一樣開到需要裹被子的低溫)

3. 衣著寬大透氣,利於散熱,多補充水分,這樣可以避免中暑

傳統觀念四:喝濃湯大補,下奶

從醫院回到家的第一天,桌子擺著一大鍋豬腳、一大盆鯽魚豆腐湯……

產後要大補?

這類大葷不僅容易導致產婦發胖,食用過多高脂肪食物,還會使奶水脂肪含量增加,不能讓嬰兒很好地吸收營養,甚至使嬰兒發生腹瀉;同時還可能引起堵奶,造成發燒。

現代醫學認為,月子期間的飲食應全面均衡,合理安排:

1. 食物應選擇鬆軟、可口、容易消化吸收的;

2. 儘量清淡,避免太鹹、油膩及生冷硬辛辣刺激的食物;

3. 宜少量多餐,幹稀搭配,葷素相宜;

4. 可適量增加魚、禽、蛋、瘦肉及海產品攝入;

5. 適當增飲奶類,多喝湯水;

6. 忌菸酒,避免濃茶和咖啡;

7. 同時可適量進食一些水果如葡萄、蘋果、草莓、木瓜等。

2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全職寶媽的一年裡,學到的一些人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