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總是希望他們學會所有的傳統美德,這樣就能變成他人眼中有教養和素質的孩子。可是,每個孩子的心性不同,他們在成長中所受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不同,最後的行為習慣自然也會迥然不同。

很多大人希望孩子懂得謙讓,這樣跟他人相處的時候,也能減少很多矛盾。可最近毛毛媽發現,自家孩子特別的“自私”,一丁點謙讓的美德都沒有。毛毛的玩具和零食永遠都不會分享給別的小朋友,但是卻經常去“享受”別人的零食,或者是玩具。這讓媽媽覺得特別生氣,因為孩子如此自私的行為,沒少被別人背後議論。

對於毛毛這樣自私的行為,其實媽媽也很無奈,也曾無數次教育過孩子,希望他能變得大方起來,可孩子依舊我行我素。想要改變孩子自私的行為,首先得要弄清楚他們為何會自私,這才是父母當下的重點。

孩子為何會變得如此自私?

1、家長溺愛

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要求,可以說從來沒有拒絕。無底線的滿足孩子,最後造就了他們自私霸道的心理。在家長看來,不管自己有多麼艱難,也不能苦了孩子,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和不負責任的。家長的無私奉獻,並不能讓孩子懂得感恩。

2、言傳身教

生活中,其實有部分家長的行為也有待提高,他們自私,而且喜歡佔小便宜。孩子經常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對於父母的這些行為,他們已經深深的記在心裡。所謂“近墨者黑”就是如此吧,孩子在父母的言行裡,學會了很多自私的行為。

3、缺乏同理心

幼齡階段,孩子沒有同理心是正常的,當然這也是他們不懂分享的一個原因。孩子壓根不會去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存在偏差,更不會思考給他人帶去了哪些影響。當然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漸增長,慢慢的就會萌發自我意識,這個時候只要家長多加引導,孩子在行為方面就會有所收斂。

行為自私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現在看來,孩子的每個行為背後,都隱藏著一些家長不知道的秘密。沒有孩子生來就是自私的,只是生活習慣以及父母的教育,讓他們逐漸像自私靠攏而已。對了,父母要正視自私這個行為,因為它對孩子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1、不懂分享

自私的孩子,他們從來都不願意去分享,在這些孩子心中,他們沒有分享的概念。對於喜歡的東西,更是捨不得鬆手,甚至不允許別人去觸碰自己喜歡的東西。這樣的行為,導致孩子的人際關係越來越差,因為小朋友都不喜歡這樣自私的孩子。

2、受挫力差

可能是父母過於寵溺,這些自私的孩子,他們的要求幾乎不會落空。所以他們就會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若是哪天父母沒有能力再給予的話,孩子們的心理就很難接受。正是父母的無底線滿足,讓孩子內心變得異常脆弱,尤其是對抗挫折的能力。

如何糾正孩子自私的行為?

1、不過分寵愛

不想讓孩子變得自私,父母就要學會“拒絕”。接下來的教育中,千萬不要再過分的寵溺孩子。“有求必應”的教育方式並不好,而是要學會把握尺度,該拒絕的地方,家長要態度明確。對孩子最好的疼愛,就是讓他們變得獨立,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堅持和獲得。

2、做好榜樣

一定要重視家長行為對孩子的影響,既然要求孩子不該自私,那麼家長就要先做到不自私才行。教育從來都不是嘴上說說,而是透過行為去影響孩子。要知道現階段,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他可以用很短的時間學會父母的所作所為。

3、承受自私帶來的後果

既然說教和打罵都沒有效果,那麼家長就放手讓他去嘗試後果。喜歡自私的孩子,自然也會得到別人同樣的待遇,只有讓他感受到這種被排斥的孤獨感,孩子才能真正意識到自私的行為有多不好。實踐的意義遠大於說教,嚐到了自私的苦果後,家長在加以規勸和引導,相信用不了多久,孩子就能自我改變。

總結

自私的小孩,他們一定不快樂,因為生活中很少有好朋友,所以他們更需要家長的關心和溫暖。不要再去打罵孩子了,找到孩子自私的原因,然後引導他改變。

21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父母可以不完美,但不能不學習——90%孩子問題都跟父母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