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干預那些事
不少譜系家庭都出現過這個畫面:
寶寶坐在地板上,自顧自地撥弄小汽車,爸爸媽媽在一旁束手無策,只能在內心感嘆,到底該如何和小朋友玩遊戲?
遊戲,是小朋友探索周圍事物、學習各項技能的重要媒介。
很多家長不知道,小朋友的遊戲技巧也會隨著認知、語言等能力的提升而提升,呈一個階梯式的發展。
在干預中,我們常常強調遊戲玩法要多樣、有趣,但找出小朋友目前的遊戲發展停留在哪個階段,選取合適的遊戲型別來開展遊戲活動,同等重要。
遊戲玩法要多樣?別忽略兒童的不同遊戲發展階段!口述l黃霞
遊戲是小朋友學習、提升各項技能(如認知、語言、讀寫、社交、情緒、創造力和感覺肌肉發展等)的重要手段。
反之,隨著認知、語言等能力的不斷提升,他們的遊戲技巧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所以,遊戲技巧和小朋友的能力發展相互影響、緊密相關。
在遊戲中,自閉症小朋友常常會出現這些情形:
1 沒有口語基礎,停留在第一個遊戲階段(探索性遊戲),喜歡聲光、轉圈圈等;
2 傾向於自己一個人玩耍,重複機械地玩玩具;
3 沉迷於一種或幾種遊戲活動,可能持續好幾個小時,或好幾個月,甚至是好幾年的時間。
因此,和自閉症小朋友玩遊戲時,我們常常強調遊戲玩法要多樣,在遊戲中加入不同的教學目標。
但我們往往會忽略,小朋友的遊戲技巧存在一個發展階段。
那麼,根據小朋友當前的遊戲技巧選擇遊戲型別,設定遊戲目標,能讓他們更好參與遊戲,進而發展相應的能力。
接下來,我們看看不同年齡階段的小朋友,會出現哪種遊戲技巧?不同的遊戲型別分別怎麼玩?
1探索性遊戲
探索性遊戲也叫感官遊戲,一般在幼兒6-8個月出現,指的是小朋友透過物體、自己和他人的感覺經驗,發現樂趣的行為。
常常表現為小朋友無意義地操作各種物件,如用嘴巴舔咬,喜歡敲,隨意丟東西等。
自閉症小朋友通常會喜歡玩一些與感官經驗有關的玩具或活動,可能會自發性地尋求身體的感官遊戲形式,如奔跑、彈跳、旋轉等。
一般來說,探索性遊戲屬於比較低層的遊戲發展階段。為了提升自閉症小朋友的遊戲技巧,在教學中,探索性遊戲比較少用。
但由於有的自閉症小朋友很喜歡探索性遊戲,所以,我們在開啟他們的溝通行為,或強化他們的某些恰當行為時,會偶爾用到。
遊戲例項:
晨晨今年2歲,還沒有口語能力,喜歡一些感官刺激。
媽媽讓晨晨坐在豆袋上,說,“晨晨,我們現在要撓癢癢哦!”接著,媽媽一邊說,“123,撓癢癢!”同時,撓晨晨的癢癢。
重複幾次,待晨晨習慣這個遊戲流程後,媽媽說,“123,撓癢癢!”先停頓一下,等晨晨看著媽媽或拉媽媽的手時(溝通行為),再去撓他的癢癢。
小提醒:
這個溝通行為,可以是聲音、手勢、動作、圖片,是小朋友要求大人繼續遊戲的表現。
而“撓癢癢”則是對小朋友做出恰當行為反應時的強化。
2功能性遊戲
功能性遊戲在幼兒9-12個月時出現。小朋友開始有目的地探索操作物件,表現出對各類物件相應用法的了解。
例如,敲一下,小動物就會從盒子裡跳出來;在地面上滾動一輛模型汽車;用積木搭房子、火車;拼拼圖等。
和日常生活相關的還有:開關燈需要按開關,梳子用來梳頭髮,掃把用來掃地等等。
相較於同齡小朋友,自閉症小朋友較少自發地出現功能性遊戲技巧,或出現功能性遊戲技巧的時間比較晚。
所以,在干預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用到功能性遊戲。比如,我們教小朋友怎麼玩汽車軌道、拼拼圖等,都是在教小朋友一些功能性的玩法。
不過,自閉症小朋友玩功能性遊戲,會有變化和延伸的不足。
打個比方,我們教他們玩滑車軌道,他們知道把車子放在軌道上後,車子就會滑動。但很難會想到珠子也能放在軌道上玩。
遊戲例項:
皓皓3歲,屬於低功能的自閉症小朋友,口語能力較差。最近喜歡玩一些顏色鮮豔的玩具,比如形狀盒、積木等。
今天,媽媽想教皓皓仿搭積木。
首先,媽媽拿出了一堆不同顏色的積木,放在皓皓跟前,說,“皓皓,我們來玩積木吧!”以此吸引他的注意力。
然後,媽媽拿起一塊黃色長方形積木放在地板上,說,“拿一樣的。”並輔助皓皓拿同樣的一塊黃色長方形積木放在地板上。
接著,媽媽再拿起一塊綠色三角形搭在黃色正方形上面,搭成一個小房子的樣子。
最後,媽媽提示皓皓,讓他模仿媽媽,把綠色三角形放在黃色正方形上面,搭成房子的模樣。
3象徵性遊戲
象徵性遊戲也叫假想遊戲,一般在小朋友12-30個月的時候出現,主要分為前期假想和後期假想。
前期假想是指小朋友具備假裝的能力,如假裝吃水果。
後期假想是指小朋友能夠使用一物品替代另一個不存在於當下環境中的物品,如把手假裝是刀子,切開水果。
這類遊戲,也很少會自發地出現在自閉症小朋友身上。
但如果小朋友有簡單的口語能力,會聽指令,也有一定的功能性遊戲技巧,我們也可以設計一些象徵性遊戲,來提升小朋友的認知理解或語言能力。
遊戲例項:
東東今年4歲,會簡單的口語和聽指令。他很喜歡吃蘋果,只要看到家裡有蘋果,不管是否清洗過,都會直接吃了。
為此,媽媽打算用一個象徵性遊戲,幫他建立和理解一個規則:洗蘋果—切蘋果—吃蘋果。
午飯後,媽媽準備了蘋果、刀的模具,放在餐桌上。“東東,你看這裡有什麼?”媽媽指了指餐桌上的蘋果(模具),吸引東東的關注。
東東試圖拿起蘋果時,媽媽擋了一下東東,說“吃蘋果前,要先洗一洗。”接著用手搓了搓蘋果,假裝把蘋果洗乾淨了。(給東東一個示範)
東東拿起一個蘋果,模仿媽媽的動作,搓了搓蘋果。“對了,洗一洗。”媽媽表揚東東。
這時,媽媽再拿起一把小刀(模具),假裝切蘋果,說,“把蘋果切開。”
接著,東東模仿媽媽拿小刀切開蘋果。媽媽笑著說,“蘋果切開,我們就可以吃蘋果啦!”
最後,媽媽拿起蘋果,假裝吃了起來。東東也跟著媽媽一起假裝吃蘋果。
小提醒:
這是一個前期假想遊戲階段,到了後期,我們可以引導小朋友做一些“無實物操作”,例如把手當作刀子,假裝切開蘋果。
4社交假扮性遊戲
社交假扮性遊戲在小朋友3歲-5歲時會出現,語言成為這個遊戲階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個遊戲一般需要兩個或多個人物,遊戲順序是:1. 選擇一個主題(如看醫生);2. 分配角色(如護士、病人、醫生);3. 針對不同角色使用相應的語言。
能夠做社交假扮性遊戲的小朋友,一般需要具備簡單的對話能力、理解能力和角色意識。
所以,功能較高的自閉症小朋友,我們可以嘗試設定一些場景和對話,和他們玩社交假扮性遊戲。
遊戲例項:
糖糖今年4歲半,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角色意識。平時,媽媽也會帶她逛逛超市。今天,媽媽想在家訓練她獨自購買商品的能力,鞏固她的生活經驗。
媽媽事先準備好籃子、卡片、100元,計劃和糖糖在家玩角色扮演。媽媽扮演超市售貨員,糖糖是今天到店購買商品的顧客。
糖糖的購買清單:蛋糕、香蕉、牙刷(均為糖糖認識的物品),媽媽先告訴糖糖今天要購買這些商品。
然後,媽媽把一堆卡片放在地面上,說,“糖糖現在要去超市買東西啦!”
糖糖拎著籃子,走到卡片中,找到蛋糕、香蕉、牙刷的卡片,放進籃子中。
接著,糖糖把籃子拎到媽媽(售貨員)面前。媽媽(售貨員)清點了一些商品,說,“一共是50元。”
糖糖遞給媽媽(售貨員)100元,媽媽找還給糖糖50元。最後,糖糖就可以拎著商品回家了。
如何選擇合適的遊戲型別?
結合以上描述的4種遊戲型別和例項,在選擇遊戲型別時,我們要觀察和思考:
小朋友的能力水平如何?目前處於哪個遊戲發展階段?喜歡玩什麼樣的玩具和遊戲?
如果小朋友的能力較低,處於探索性遊戲階段,我們可以嘗試教他們玩功能性遊戲,如搭積木、拼拼圖等;
如果小朋友具備了基本的功能性遊戲技巧,我們可以引導他們玩象徵性遊戲,逐步提升他們的遊戲技巧。
需注意的是,假如小朋友比較喜歡玩功能性遊戲,我們可以適當選取多一些功能性遊戲,以及小朋友喜歡和熟悉的活動教學,來提高他們的認知、語言、社交等,而不能一味地強迫他們玩象徵性遊戲。
參考文獻
[1] Peer Play and the Autism Spectrum:The Artof Guiding Children’s Socialization and Imagination《遊戲融合與自閉症:引導自閉症社會化與想象力的藝術》
[2] Adapted from Nicholich,L.(1977).Beyondsensorimotor intelligence;Assessment of symbolic play through analysis ofpretend play. Merrill-Palmer Quarterly,23,89-101. Katz,J,R. (2001).Playing athome;The talk of pretend paly. In D.K.Dickinson & P.Q.Tabors(Eds.),Beginning literacy with language (pp.53-73).Baltimore,MD:Brookes.
-完-
採寫 | 小麥 編輯 | 噹噹
圖片 | 千庫網 內容顧問 | 孫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