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最近,被一個有愛的家庭逗樂了。

在黑龍江,一個孩子因為折斷了客廳裡的花葉,害怕媽媽懲罰,所以主動面壁思過。孩子低下頭,一副可憐知錯的模樣,面壁時,還不忘偷瞄媽媽幾眼,怯生生的小眼神,簡直萌翻了。

看到孩子主動受罰,爸爸便在一旁“落井下石”,嘲弄道:你說你嘚瑟啥?你說你犯得上嗎?我都怕你媽……

“好的不學,光學你爸面壁思過。”

“太可愛了,真是有愛的一家。”

家有慫娃必有慫爸,爸爸的話語反而暴露了他的家庭地位:爸爸都聽媽媽的話,家裡的事,媽媽說了算,沒有爭議。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會因為教育觀念不同而大吵一架,孩子在家裡只能聽到一種聲音,不僅有利於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還能為孩子的成長指明方向。

教育專家孫雲曉曾經說過:教育的有效性,依賴於教育的一致性。父母統一陣營,就是給孩子的內心增加堅定的底氣。最靠譜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齊心,步調一致。

父母不統一的教育,是對孩子最深的傷害

01

教育不統一,讓孩子變成兩面派

英國一個8歲男孩Ioan,是一個令人頭大的熊孩子。他情緒不穩定,愛搗亂,面對孩子犯錯,父母各自採用了截然相反的處理方法。

爸爸用拳頭威脅,試圖以暴制暴,媽媽就出面維護。從此以後,兒子學會了欺軟怕硬,看見爸爸就害怕求饒,看見媽媽就繼續做小霸王。

父母忘乎所以地唱起黑紅臉時,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應對措施。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沒有懂得規矩,只知道要在誰面前偽裝,能避免挨打受罵就好。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寫道:如果家庭中一定要有個“怕的人”,說明同時也有“不怕的人”,那麼孩子就很難建立平等的公民心態。

從小學會表裡不一的孩子,會把真正的自己隱藏起來,長大後難以與人建立真實的關係,也不敢自信地表現自己。

02

父母互拆,讓孩子無所適從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故事,印象挺深刻的。

女兒把傘借了給同桌,冒著雨,全身溼透地回了家。她把這件事告訴給爸爸,爸爸表揚女兒樂於助人。可沒有想到媽媽卻生氣地訓斥,批評她不會保護自己,是個傻瓜。

父母因此爭論了一個晚上,到最後,兩人還是沒有得出一個一致的答案。女兒很困惑,不知如何是好,如果下一次又發生了這種情況,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科威特女作家穆尼爾·納素夫說,父母意見的統一、說話的一致是十分重要的。否則,父母任何一方教育改造孩子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父母互相拆臺,只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到最後,孩子對每一個人提出的建議都聽不進去,深深地陷入無助的狀態之中。

父母站在統一戰線,就是最好的教育

美國心理學家塞德茲說:人如同陶瓷器一樣,幼兒期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粘土,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

作為父母的我們,要怎樣才能做到雙方意見統一的同時,又能促進孩子的成長呢?

私下協調,不當面吵

朋友說,在生孩子之前,她就和老公約定好,對於孩子的事情,要友好商量,有事情就私下協調,不當著孩子面前吵。

為了避免情緒激動,而發出過大的聲音,驚嚇到孩子,他們會選擇在孩子不在家時,或者兩個人在外面的時候才商量。

即使是在同一個屋子裡的別的房間,他們也不會爭論,因為孩子太聰明了,是能聽得到,感受得到的。

心理諮詢師黃杏貞說,養孩子是一場修行,修的是父母們的情緒智慧。

試著不因為教育分歧,而急著辯解,按下負能量的暫停鍵,停止糟糕情緒的傳播,並及時商量,父母才能肩並肩,共同解決育兒路上出現的問題。

一方宣佈決定後,拒絕互拆

教育家王強,在一次演講時,分享過一個關於兒子小時候的故事。

王強

爸爸準備在兒子九歲生日那天,送他一臺電腦。但是媽媽卻持有否定態度,認為兒子現在還小,沒有能力控制自己,很容易沾染上網癮,難以戒除。

即使將來,兒子有染上網癮的可能,爸爸也堅持,要讓兒子儘早接觸未來社會的進步科技。多次商量後,最終雙方一致同意,送給兒子一臺電腦,媽媽也沒有再反對。

王強回憶這件事時,假設道:如果孩子的媽媽,當年先跟兒子宣佈,生日禮物不是電腦,我也不會再改變她的說法。因為一個決定做錯了,我們還可以再商量,但是在兒子面前,我們必須只有一個聲音。

當孩子從父母的其中一方,接收了一個決定後,只有父母不再因此而反覆爭論,孩子的心裡才會有父母的威嚴。

演員胡可說:“父母意見一致,是最有效的育兒策略,可以讓孩子在父母統一的價值觀裡,學會反思和成長。”

父母作為孩子的指路人,指出一條明確的道路,孩子才能堅定而自信地走下去。

相互諒解,學習科學育兒方法

少兒教育研究者謝琴,從未因為與家人的教育方法不同,而產生家庭矛盾。因為她始終堅持六字箴言:學習,溝通,不爭。

謝琴

從懷孕開始,謝琴就詳盡地安排各種事務,幫助自己和家人,普及科學育兒觀念和方法。

她定期組織全家人,一起觀看科學育兒視訊,還把育兒書籍,放在隨處可見的地方,方便大家隨時隨地閱讀,獲得新知。

知識的提前儲備和及時的溝通,使得整個家,形成了較為融洽的育兒氛圍。即使大家的想法有時不同,他們也能相互體諒,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列寧夫人克魯普斯卡婭說:“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首先是自我教育。”

教育孩子的本質,也就是教育自己。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父母積極提升自我,孩子也願意加快步伐,遇見更優秀的自己。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維吉尼亞·薩提亞說過:無論國王還是農夫,只要他家庭和睦,便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一個孩子,只有成長在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家庭裡,才能積蓄內在的力量,迸發耀眼的光芒,成為理想中的自己。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說謊了,你開始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