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們從《父母的語言》書中了解到原來從出生起,父母對寶寶說的話,竟然是影響孩子未來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3000萬詞彙量,會給孩子未來的學業成績造成巨大差距。
可能會有人質疑,剛出生的寶寶不會說話,也不會和我們互動,他是怎樣接收父母發出的語言訊號呢?書中從寶寶大腦的發育規律來給大家解答:父母的語言到底對他們有什麼作用。
父母的語言與寶寶的大腦發育和身體發育相比,寶寶的大腦發育有著巨大的不同。孩子到了3歲左右,大腦的發育程度就已經達到80%左右。也就是說3歲的孩子,雖然身高體重和我們相差很遠,但是大腦的發育和我們已經差不多了。
越來越多的育兒專家、研究人員都強調寶寶的前三年,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在寶寶3歲之前,做好早教,幫助他們在大腦中建立起高速公路,那就可以讓寶寶的大腦從小就得到全面發展,而且事半功倍。相反,如果我們沒有把握好這三年的關鍵時期,寶寶之後的發展就會遭遇較大的阻力。這個影響,可能是多少補習班都補不回來的。
怎樣幫寶寶修建又寬又長的大腦高速公路呢?作者指出,這個方法不是別的,就是父母和孩子的語言互動。
父母的語言與數學的關係我們都能理解,多跟孩子進行語言互動和交流,能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但作者還告訴我們:原來,父母的語言還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數學能力!
書中提到芝加哥大學蘇珊·萊文教授和她同事的一個研究,他們對44名14到30個月大的孩子進行追蹤研究。結果發現,在同樣的時間段裡,有的孩子只能聽到4個和數學有關的詞彙,而有的孩子卻能聽到250個和數學有關的詞彙。
一年下來,孩子聽到的數學詞彙量就大概有10萬的差別。而且,聽到數學詞彙多的孩子,成績明顯要好得多。
研究人員解釋,成績好的孩子不是因為天生就更聰明,而是他們從小就從父母那裡獲得了更多和數學有關的資訊,大腦裡和數學有關的高速公路就修建得特別好,為他們的數學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眾多數學詞彙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比如:大、小、多、少、前、後、左、右以及各種形狀等。平時我們和寶寶聊天的時候,可以多問問“媽媽的手和寶寶的手誰的大呀”、“你有多少個芭比娃娃呀”,也可以跟他說說:“往前走,向後退,向左轉”等等和數量、大小、空間有關的話。寶寶聽得多了,數學能力的啟蒙自然就跟上了,對他將來的數學學習也更有幫助。
父母的語言與思維模式除了數學能力,書中還說到,父母的語言會影響孩子的思維模式。
舉個例子,父母經常誇孩子“你真聰明”“你真棒”,特別容易讓孩子以為成功是因為自己聰明、有天分。慢慢會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孩子就會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己不夠聰明,然後直接放棄去努力。
但如果父母在表揚孩子的時候,表揚他的努力和認真等具體事項,會幫助他形成成長型思維模式。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就會勇於挑戰,挫折承受能力也更強。
父母的語言,影響著孩子方方面面的能力:數學能力、邏輯思維、自控力、執行力等等。而這些能力都是一環扣一環,最終決定了孩子的學業成績。0-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父母需要給孩子提供好的早期教育。
父母和寶寶的語言互動,能夠促進孩子的大腦功能發育,幫助孩子在大腦中建立寬廣的高速公路,讓孩子在未來的學習中收穫更多。用自己的語言,給孩子最好的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