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們為什麼喜歡玩遊戲呢?兒童心理學家科恩認為,這是因為遊戲就是孩子們的語言,就像母語一樣。

我們新租的教室,每間教室門口都有一個小小的門檻。剛開始,我家小夥子每次去,都會被絆倒。對於只有兩歲的小傢伙來說,即使我手腳並用的教了他好幾次,他還是不記得。有時候為了避免麻煩,我乾脆就抱他進教室,不讓他自己跨過那個門檻。有一次,我們的校長青老師實在看不下去了。走過來蹲在小傢伙面前說:來,辰辰,我們一起做個小遊戲好不好?我們先抬起一隻腳,從外面跨進教室,不可以踩到門檻哦,再從裡面跨出來。看看我們誰做得好啊,來,開始,抬腳,跳。跟青老師做了兩次“抬腳,跳”小遊戲後,小傢伙竟然記住了,而且很開心,為自己能跨過那個門檻。青老師用“遊戲”這種語言,與小傢伙溝通,輕鬆解決了問題。

而遊戲力——基於玩耍式遊戲的養育方式,賦予遊戲不一樣的意義

在這裡我採用科恩在《遊戲力》裡分析的遊戲的重要意義

遊戲有好玩的一面,同時又具有深刻而複雜的重要意義

一、可以將別處積累的情緒藉機發洩出來

二、遊戲也是孩子學習如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甚至如何與別人重歸於好的方式。

比如黑猩猩喜歡在同伴的手掌上撓癢,特別是它們剛吵完架的時候。

三、遊戲對兒童的第三個意義,就是從情感創傷中得到康復。

《遊戲力》中講到這樣一個列子:有個孩子在閱讀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每次放學一回到家,她就開始畫畫,那是她的長項。在晚飯前,她會把自己的畫拿給爸爸媽媽看,在如此甜蜜的時光裡,她從父母那裡找回了安全和自信,並從白天的沮喪挫折中重新振作起來。

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才能通過遊戲的養育方式養育孩子呢

勞倫斯·科恩在《遊戲力》裡給出了建議,我綜合這些建議,歸納五個父母最可能、能做到的建議

一、加入孩子的世界

與孩子在一起時,帶上你所有的法寶和智慧,然後坐到地板上。——歐馬利(Austin O’ Malley )

勞倫斯·科恩說,他從他的小鄰居-8歲的小杰米那裡學到了一個很好的故事。每次小表妹來找傑米玩時,傑米都會帶她去對面公園盪鞦韆。他站在表妹面前給她推鞦韆,等到鞦韆回來時,傑米都會站在一個固定點,讓她的腳幾乎就碰到他的胸前,這時候,傑米會誇張地往後跌倒,假裝跟她生氣。然後站起來說:你最好別再那樣做了。表妹會開心得大笑起來,而傑米則會耐心地同她玩這個遊戲。

為什麼說這個遊戲好呢?因為它不僅包括了遊戲的各種深層意義,同時還不失其趣味。兩個人發生身體接觸,或者差一點就要碰到,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建立聯結的方式;同時,讓年幼者扮演更強勢的角色,能辦她建立自信。

傑米的例子裡,他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加入年幼孩子的世界。他先把自我的身份降低,妹妹認為怎麼玩有趣,他就怎麼玩。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像傑米一樣充滿渴望地與孩子建立聯結。既然快樂和笑聲是進入孩子世界的入場券,那麼我們就要學習怎麼讓自己開心一點兒。當我們與孩子的聯結斷裂時,遊戲是幫我們重建深層聯結的最好橋樑。

二、乘著笑聲的翅膀

“乘著笑聲的翅膀”意思是,如果一件事能把孩子逗得咯咯笑,那就應該再來一次。所有的笑聲都是好的,只是咯咯的笑聲所以傳達出的愉悅富有感染力,也被當做判斷遊戲成敗的指標。

我和孩子最經常做的一個遊戲:我背對著孩子,孩子在我背後偷偷看我,我會突然轉過身去,做出“老虎撲食狀”,順便發出“嗷”的聲音,孩子會咯咯的笑出聲來,然後逃跑。我的孩子對這個遊戲樂此不疲,所以我也經常陪他玩這個遊戲

三、學會打鬧

在這個環節中,科恩歸納了十大打鬧規則:

1、提供基本安全

2、發覺任何可以聯結的機會

3、尋找一切機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和力量

4、抓住每個機會,處理情緒舊傷

5、根據孩子的需要,提供適當的難度

6、仔細觀察

7、讓孩子贏(一般情況下)

8、當有人受傷或不愉快時,立刻停止

9、不可以強制呵癢

10、控制你自己的情緒,別跟孩子動真格

在《聖經》故事中,雅各和一個人摔跤,那人其實是天使。雅各雖然已經受傷了,但他還是堅持著沒有放棄,直到天使給他祝福。佛教中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當魔鬼出現在洞穴裡時,密勒日巴尊者並沒有生氣或害怕,只是給魔鬼喝茶直到他們消失。當孩子表現出他們野蠻而恐懼的那一面時,我們只需要像雅各那樣堅持,像密勒日那樣冷靜。如果我們在身體和情感上都跟孩子站在一起,那麼我們就會發現,在憤怒、恐懼、沮喪或寂寞壓抑之下的,是一個樂於合作,充滿愛和喜悅的人。和孩子對抗打鬧,可以幫助他們找回真正的自我。

四、跟隨孩子

遊戲力的重點是在跟隨孩子和主導孩子之間取得一種微妙的平衡。一方面,我們讓孩子充分主導遊戲,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自信;另一方面,當他們陷入重複、無聊的困境或者可能出現危險時,我們能夠積極地加以干預。

那麼怎樣跟隨孩子?

a.直說“好啊”

b.做他們想做的事情

c.注意安全,但不用過度擔心

d.預留“遊戲時光”

e.花些時間調整自己

跟隨孩子,並非提倡放養不管,規則和界限是必需的。孩子需要在大人的監督和幫助下練習做決定,直到他們能夠自主為止。

五、為我們自己充電

在我們能夠真正應用有效的養育原則和方法之前,我們需要為自己充電,蓄滿我們自己的空杯,學會彼此傾聽,讓自己從孤獨感和無力感的困境裡走出來。成人的情緒問題有時候並不那麼複雜,我們只是因勞累而有些疲倦而已。然而,從緊張的工作轉換到家庭生活,從繁雜的家務活換到與孩子的遊戲,這些轉換又是要求我們必須擁有足夠的力量。不管怎麼樣,父母要想辦法把自己的杯子蓄滿吧,如果我們的杯子是空的,就無法幫助孩子續杯。

借用美國亞馬遜的書評:如果遊戲力成為你的育兒指南,那麼你的孩子長大後一定會說:“我有一個天堂般的童年”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10歲前,必須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不然以後哭都來不及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