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則故事。
故事的題目是:從小光讀書的孩子成了放牛娃,從小當放牛娃的孩子卻考上了博士。
有一家人,生了一個兒子,十分聰明,小學成績幾乎科科都第一。
家人親戚朋友都誇他。
後來家裡買了電腦,電腦上有遊戲,於是孩子迷上了打遊戲。
該睡覺的時候,父母叫他:“該睡了,不要玩了。”
孩子卻說:“我樣樣都要第一,打遊戲也要第一。”
於是家長由著他。
他在家的時候,什麼事都不讓幹。
他就只負責打遊戲和讀書。
後來升中學了,要住校,更沒有家長管著。
他打遊戲就變本加厲,天天晚上和一些同學偷著到網咖裡去打。
到後來,科科不及格,被勒令退學。
由於他什麼也不會,家裡人只好將他送往鄉下放牛。
後來他們家的第二個兒子也到了讀書的年齡。
他們受到了大兒子的教訓,儘管小兒子也很聰明,但絕不由著他打遊戲。遊戲可以打,但要規定時間。
還要分擔家務。
由於他很小,就讓他到鄉村放牛,讓他體會父母賺錢的辛苦。
並且教他自立,自己的事情儘量自己做。
所以,孩子升到中學後,自律性十分強,後來順利考上名牌大學,再之後又考上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所以,有人說,一個孩子再聰明,廢掉他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他喜歡的方式長大。
為什麼許多從小被稱為“神童”的孩子長大後就淪為平庸了呢?
主要就是由於他是“神童”,所以,父母處處由著他,用他自己喜歡的方式長大。
有一對姐弟,父母去世得早,弟弟完全由姐姐帶大。
姐姐對弟弟關懷備至,除了讓他讀書,其他什麼也不讓他做。
就連弟弟要出去參加活動,姐姐都不放心,專門請一天假,去看著他。
後來弟弟順利考入一所名牌大學。
但到大學報到不久,弟弟就回來對姐姐說:我不讀書了,以後就一輩子跟著姐姐。
原來他在大學裡不會洗衣服、疊被子等。
所以,對孩子不能由他覺得怎麼舒服,就怎樣對他,那樣反而是害了他。
如果你處處讓你的孩子處於舒服狀態,一旦他覺得不舒服了,他就受不了,就會做出一些過激的事情,從而毀掉自己的一生。
比如4·1旅日留學生機場刺母事件。
2011年4月1日晚,留日男子汪某乘機返回上海,因留日期間給母親顧某要錢,母親寄錢晚了,在機場將接機的母親用水果刀連刺9刀,導致顧某當場昏迷。
汪某
在法庭上,母親還為兒子求情,讓法庭對其輕判。
如果他兒子不是在家裡養成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習慣,他也不至於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以至於毀掉自己的事。
還有一個家庭,他們的兒子從小學習成績不錯,於是也一切由著他。
老師讓他當班長,他覺得辛苦,於是讓父母去給老師說,不讓他當。
老師對父母說:這可以提高他的能力。
但父母還是堅持兒子的意見。
老師最後只要不讓他當班長。
後來他考上了一所好大學。
但他大學畢業後,就賦閒在家,不出去找工作。
父母不管怎麼勸,他都不聽。
有一天,他帶了一個女孩到家裡。
父母聽說那女孩是農村的,以為他能影響自己兒子出去工作。
哪知道那女子也跟他一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也不幹。
父母氣不過,於是一天就把他們兩人的行李放在門外,然後將門鎖住。
但他們兒子找來開鎖公司,將門打開了。
父母實在沒有辦法,於是將他兒子告上法庭。
法庭根據父母對子女只撫養到18歲的法律條文,判他出去找工作,若不執行,就要強制執行。
想來這個孩子最後在社會上立足,也是要經受一番苦難的。
許多家長總以為只要自己孩子學習好,那就一切都好。
於是處處以他喜歡的方式長大,不想這樣就造成了孩子將來的悲劇。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讓自己的孩子長大呢?
第一,無論孩子多麼聰明,學習成績多麼好,都應儘量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始終是要離開父母的,如果不讓他獨立,那麼只會害了他。
第二,如果孩子什麼都不想學,要逼他學一兩樣技能。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劉星抱怨他小時候媽媽沒有逼他學技能。
劉星
他媽媽說:當時讓你學,你不學,這能怪誰?
劉星說:那時我小,不懂事,你怎麼不逼我學?難道你也不懂事嗎?
如果有一樣感興趣的事可以學,那樣自然更好,如果沒有,逼也逼他學得一樣技能。
不能讓他們過得太舒服,那樣將來他必定恨你。
第三,要教孩子學會與人相處。
有許多孩子十分聰明,於是就目中無人,不會與人相處。
這在將來是要吃大虧的。
比如70年代的神童謝彥波和干政在中科大少年班畢業後讀研,與導師產生矛盾,一個淪為普通人,一個患上了精神病。
謝彥波
所以,從小要教孩子學會忍讓,不要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犯了錯誤該懲罰的要懲罰,不要因為他聰明就處處遷就他。
第四,適當讓孩子分擔一些家務,讓他體會大人掙錢的辛苦。
孩子體會到了大人掙錢的辛苦,才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才會更加努力地學習。
第五,不要事事都直接滿足孩子的要求,讓他憑自己努力來獲取,讓他經歷一些挫折。
經歷一些挫折對孩子將來具有重要幫助。
美國有一個總統小的時候和朋友打球把一戶人家的玻璃打碎了。
那戶人家於是要求他賠償。
他於是去找他爸爸,問該怎麼辦。
他爸爸說:你打壞了人家的玻璃,自然應該賠償。你現在沒有錢,我可以借給你,明年你再還給我。
於是那位總統就開始給人擦皮鞋掙錢,將錢如數還給了他爸爸。
後來,他回憶起這件事,說非常感謝他爸爸的教育。
試想,孩子如果有什麼要求,我們就直接滿足他,不讓他付出任何代價,那麼,他以後遇到挫折了,就會直接來找他的父母,而不是自己設法解決。
那個刺母的汪某就是小時候他母親什麼事情都輕易滿足他,所以一旦一時沒有滿足,他就做出過激行為。
當然,不讓孩子以他喜歡的方式長大,不是說什麼事都不考慮他是否喜歡,而是不能所有事都考慮他是否喜歡,如果那樣的話,就會廢掉一個孩子。
但願每個父母都不讓自己的孩子以他喜歡的方式長大。
但願每個孩子都能受到一些挫折。
但願每一個孩子都不被廢掉,都能成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