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文|全文共2453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每當我開啟電腦開始處理郵件和工作,Tim如果在家,一準會跑來黏在我旁邊,順便製造“事故”,有時候是不小心碰到腳趾、有時候是弄壞了繪本。無論如何,最終只有一個目的:我把他抱起來好好安慰。姥姥見狀直咧嘴:“嘖,這麼大孩子了,害臊不害臊。”見他把頭埋進我的肩頭,姥姥又對我說:“你就慣吧,看你抱到多大。”

知乎上有一條問題“你多久沒有被擁抱過了!”除了上面這位二十年沒有被抱過的孩子。很多人也能清楚地記得被擁抱的次數。我努力回想,也想不起爸爸媽媽上一次擁抱我是什麼時候,或許是我結婚的時候?孩子大了,就不該抱了嗎?擁抱到底非常重要,還是可有可無?

擁抱,是一切愛的開始

作家蔣勳在短文【你有多久沒被擁抱了?】中描述:擁抱最早的記憶一定是母親,因為它裡面有對生命最原始的愛跟祝福的意義。

如果你也看過拉斐爾的畫,或許就會對蔣勳說的話有一些同感。在西方的文化中,說道聖潔的母愛,一般都有一絲宗 教的意味

在同時代的畫家中,拉斐爾最擅長用這類“人間情感”來處理宗教題材。在他的畫中,大多有一個目光溫柔的媽媽,懷抱一個有點害羞躲避的寶寶。即便隔著千年時光,我們還是能感覺到那種“純粹的接納”。

現代心理學透過研究證明,人類對擁抱的需求,其實來自嬰兒時期對子宮環境的模擬。設想一下當寶寶孩子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子宮其實就相當於一個懷抱,溫柔的擁抱著寶寶,最初被媽媽抱在懷裡,只是為了重溫那種絕對的“安全”

抱抱的力量:穩定情緒,塑造良好性格

去年暑假去迪士尼,我們遇到了一位“砸場子”的三歲小姑娘。在餐廳裡,不斷哭喊,打滾,撕扯媽媽。她表現得很瘋狂,以至於媽媽最終生氣了,丟下她跑到一邊“冷靜”。我實在看不下去,多事的過去抱了抱她,結果小姑娘馬上平靜下來了。有時候,寶寶使盡渾身解數,但求一抱,爸爸媽媽卻因為自己的憤怒對這種需求視而不見。反而是孩子更清楚“抱抱的力量”。

無意間看到一條暖心的影片,甘肅隴西的一所幼兒園裡,剛剛入園的小姑娘,因為媽媽的離開傷心哭泣。比她早入園幾周的小男孩看到了,大方的走過來擁抱她,並且用手輕輕拍打女孩的後背,說道:“不哭了,沒事兒了。”

一方面,短期來看,抱抱有助於孩子調節情緒。

在孩子情緒爆發的瞬間,無須解釋道理,也無須對孩子做出妥協,“抱”這個動作,本身就可以幫助他們恢復平靜腦神經科學家告訴我們,當寶寶覺得不安全而產生焦慮情緒的時候,抱一抱帶來的類子宮環境以及肌膚的接觸,都會觸發某種傳達介質,降低皮質 醇含量,讓情緒迅速變得穩定。

孩子一哭就抱,是絕對正確的行為。完全不需要存在把他們慣壞的顧慮。因為擁抱就像是你在說“噓,別哭。”不過肢體動作比語言直接,也更有效。我們並沒有答應孩子什麼不合理的請求,又何來慣壞之說,你說對嗎?

另一方面,養成擁抱的習慣,性格更平和。

試著把杏仁核想象成一個易燃易爆的壞小子,每次刺激都會讓他更強大。那麼常常滿足孩子們對抱抱的需求,其實就是在極力降低對這個“壞小子”的刺激。而如果孩子求抱抱,我們卻因為怕慣壞他們視而不見,那麼杏仁核這個“壞小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大。寶寶們就越來越容易哭鬧、容易被激怒,慢慢成長為一個脾氣暴躁的人。

抱一抱,孩子更聰明

跟身體的其他部分一樣,孩子的大腦在出生後也在不斷變化。我們每個人都有差不多的起點,但是出生後的環境和互動,卻在重塑著大腦。現在很多爸爸媽媽都知道了生命前三年地對孩子的重要性,因此不遺餘力地對寶寶們進行早期智力開發。但可能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搞清楚:孩子的大腦究竟需要什麼?

在【讓孩子的大腦自由】中,腦神經科學家指出:讓大腦感興趣的,不是學習而是生存。我們不是為了學習而生存,而是為了生存而學習。

這當然很好理解,只有為了生存的大腦,最終才能生存下來,基因才能夠延續。所以在考慮給孩子開發智力之前,我們必須先確保他們的大腦覺得“我能活下來。”當然,除了少數非常貧困的地區,大部分孩子都能順利的活下來。但這不代表他們的大腦也這樣認為。

事實上,由於很多我們看作理所當然的事情,嬰兒甚至兒童並不理解,他們比我們更容易陷入生存焦慮。更糟糕的是,孩子們語言能力不發達,也說不出來。比如那個在迪士尼哭鬧的小姑娘,可能是被路過的人偶嚇到了,但是她既無法說出自己的感受,媽媽也不覺得那個人偶有什麼可怕。

容易被情緒控制、容易焦慮的大腦接受外部資訊進行學習,是一對矛盾早期養育的真諦其實就是解決這對矛盾。讓寶寶們放鬆、感覺安全,他們就自然會去探索這個世界,自動學習,比世界上最頂尖的人工智慧更高效。大腦也變得越來越厲害,越來越聰明。

什麼才是解決矛盾的鑰匙呢?相信你也猜到了:是抱抱。一來在激烈的情緒場景下,語言蒼白無力,即便身為成年人,大部分時候一百句慰藉也抵不過一個擁抱。二來,孩子的許多焦慮和不安全感,是沒有答案的。比如有一天晚上,Tim輾轉反側,他問我:“媽媽,你不會不要我?你今天晚上好凶”根本不需要詳細解釋,給他一個擁抱,篤定地說:不會。他就不會再糾結了。

怕慣壞孩子?試試“擁抱”吧!

閨蜜說,好後悔小時候慣壞了兒子。現在都六歲了,動輒還要我抱在懷裡,我真擔心他長成一個媽寶男。相信這也是大部分爸爸媽媽,甚至姥姥奶奶的擔心。總是第一時間迴應孩子抱抱的需求,到底要到多大呢?會不會慣壞他。

這邊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好辦法,在孩子三四歲左右,已經開始發展獨立的自我時。我們可以將小寶寶式的“抱抱”改為成年人之間的“擁抱”。由我們將孩子抱起來,換為爸爸媽媽蹲下來,和孩子目光交匯,然後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試試看,你的孩子或許很驚喜,而這之後,你們的擁抱次數會越來越多!

小辮子媽有話說:

似乎在中國成年人擁抱成年人很少見。所以才會有那個不記得自己被擁抱,長大後,二十多年沒有感受過溫暖懷抱的可憐網友。因此,可能隨著寶寶的成長,爸爸媽媽也要開始學會“成年人的擁抱”。沒事兒抱一抱,很多親子問題,都會隨之解決。從今天開始,試試擁抱你的孩子吧!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聰明的父母都應該知道,靠打來教育孩子沒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