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晚上,女兒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已經到了給女兒洗臉的時候。孩子他爸把她的專用毛巾已經放進盆裡說,“寶,來,可以開始了洗臉吧?”

“不可以,我還沒準備好。”

“洗臉還要準備嗎?”

“我不想洗。”

“不行,你玩一天不洗臉怎麼睡覺?”

“不要,我還不想睡覺呢。”

“我數到3,你再不洗,我讓門外麻臉貓來揹你進小黑屋了。一……二……”

從聲音上聽出來,孩子爸爸即將發脾氣。我趕緊過去,蹲下來,跟她面對面:“寶,太晚了,你得洗臉,一會該睡覺了。”

“不要,我還要看動畫片。”女兒看了我一眼。

“那這樣,我們看一下時間,你可以再看3分鐘?”我指了指牆壁上掛的紅魚掛錶。

“不好”女兒眼睛盯回電視。

“那我們再看5分鐘?”

“不好。我要看這麼多的5分鐘。”女兒又看著我,還用手比劃著,五個手指全部伸出來給我看。

“你可以選擇看3分鐘,或者看5分鐘。但如果選擇要看五個5分鐘,那爸爸現在就會把你抱去洗臉。你現在想想怎麼選擇?”

“我選擇5分鐘。”

“你選擇看5分鐘動畫片,就去洗臉睡覺是不是?”

“是啊。”

“好,那你再說一遍:我看5分鐘動畫片,就去洗臉睡覺。”

“我看5分鐘動畫片,就去洗臉睡覺。”

然後我就去幹自己的活了,5分鐘一到,女兒果然把電視關掉,乖乖去洗臉了,事情就這麼輕易解決了。

一、父母別總用“數到三”嚇唬孩子。

生活中,關於跟孩子怎麼好好說話,他才會聽這個問題,成了父母頭痛的問題,而且存在著誤區。絕大部分父母喜歡以用“命令”、“嚇唬”來教導自己的孩子,誤以為這才是讓孩子能夠立即行動的不二法門。孰不知,這種教育方式,只會導致親子溝通不暢,讓孩子對父母不再開啟心門,甚至用同樣的說話方式對待自己的父母,或者是長大後也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下一代。

相關部門曾對20870名中小學生展開過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僅有26.73%的孩子願意對自己的父母說說心裡話,而且孩子越大,這部分願意跟父母說心裡話的孩子,開始減少。他們更加願意“和同學、好朋友說心裡話”,中、小學生願意與同學、好朋友說心裡的比例分別為57.54%, 42.89%。

究其原因,是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出現了問題。孩子爸用數到三的這種方式,就是親子溝通的誤區和坑,很多父母都踩過這個坑。比如在孩子出門磨蹭時,父母會說:“我數三下,你趕快把鞋子穿好,一、二……”;當孩子不願意吃飯時,父母會說:“我數到三,你還不吃飯的話,我就不喜歡你了。”只要孩子出現磨蹭、不吃飯、不聽話的情況,父母都會使出“數到三”這個“絕招”。

只是,父母有沒有想過,數到三真能讓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嗎?這種溝通方式會產生什麼後果呢?對孩子而言,一般會產生兩種結果:有的孩子會習慣父母這種說話方式,會立即行動,但時間一久,孩子會形成急躁的性格,甚至特別容易焦慮;有的孩子則會嫌煩,選擇性不聽,壓根不會行動,反應麻木,變得更加拖沓和不聽話。

二、那麼,如果孩子不聽話,應該怎麼正確處理呢?

現在,我們知道了,父母用“數到三”的溝通方式不僅會產生衝突,還會讓你的孩子聽不進去你說的話,更會讓你的孩子產生反抗情緒。如此一來,不僅不利於親子關係,也不利於家庭教育。因此,如果孩子總是聽不進父母的話,父母應該這樣做:

1.首先,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理解孩子。

由於每一個孩子性格不盡相同,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節奏,有的孩子動作相對靈活,有的孩子相對比較慢一些。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要做到心中有數,充分理解孩子。這樣,讓自己和孩子之間有一個空間可以喘息,而不是步步緊逼,引起孩子的反感,父母的焦慮。比如孩子爸用數到三的方式,就會讓女兒感覺到很緊迫,有反抗情緒,最後女兒哭鬧不止,孩子爸又吼又叫地發脾氣,導致親子關係緊張。

2.其次,父母不要對孩子有過高的期待。

有些父母希望孩子能夠處處比別人快,比別人強,因此心浮氣躁,為一點小小的過錯就去責怪孩子,要做一件事,恨不得孩子立即就去行動等等,這樣都是對孩子有過高要求的表現。比如喜歡給孩子數到三的父母,就是希望孩子能夠立即執行自己的命令。他們不知道要改善孩子身上的缺點,要給孩子一個緩衝的機會,這就是為什麼用“數到三”的父母,會導致孩子產生挫敗感的主要原因。

3.最後,給孩子選擇,讓孩子重複自己要做的事。

比如父母希望孩子做某件事時,孩子不願意,也不聽,父母可以蹲下來,與孩子平視,讓孩子清晰地說出自己要做的事情,時間到了,有些孩子會立即做,有些孩子則需要父母提醒一下。這樣堅持幾個月,孩子就能對父母的要求迅速執行。

三、父母跟孩子說話時,還要避開的這三個誤區。

好的親子關係建立在良好的溝通上,親子溝通順暢,孩子更願意親近父母,最想把心裡話告訴父母,對父母的諄諄教誨也會銘記於心,教育也會事半功倍生活中,但許多父母跟孩子說話時,還存在著其他三個誤區:

1.批判、說教、命令和強迫孩子。

用批判、說教、命令和強迫的方式對孩子說話,只會讓孩子討厭,起不到任何教育引導的作用。比如有的父母習慣對孩子這麼說話 “去把作業本給我拿過來看看”、“趕緊給我背書去”、“你今天不把這書桌收拾好別睡覺。”這是不對的,建議換成這樣的說話方式:“可以把你的作業本拿過來給我看看嗎?”“快7點了,是不是該去背書了?”“你看,書桌有點亂,收拾好再去睡覺。”

同樣的要求,換一種說話的方式,聽起來會讓孩子感覺不一樣,更利於孩子執行,相信孩子會受益的。

2.從不理解孩子的感受。

有些父母喜歡自說自話,不太能夠理解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說:“好煩啊”、“好累啊”,父母第一時間就會說:“有什麼煩(累)的?”一句話就堵住了孩子想說的話。

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煩惱,父母可以多聽聽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才能有效溝通。

3.拿孩子和別人做比較。

中國式孩子,總有一個打不敗的勁敵,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這是因為中國式父母喜歡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孩子作比較,還特別喜歡用自己孩子的不足,去跟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去比較。

父母這樣做,本來是為了讓孩子能夠向別人學習,從而變得更加優秀,卻在不知不覺中打擊了自己的孩子,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學會了攀比、嫉妒別人。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發現孩子的長處,多鼓勵和表揚孩子,孩子才會願意聽父母的話,為了父母的肯定和表揚而主動變得更加優秀。

總結。

父母用“數到三”的這種方式督促教育孩子,或許偶爾用一次不會有大問題,但是,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下命令、嚇唬,孩子會感到一種極大的緊迫感,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變得性子比較急,容易產生焦急心理。

說到底,“數到三”不是一種正面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副作用很大,有時還起反面作用,不建議父母在生活中頻繁使用。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