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生活中,經常看見有的孩子比較內向孤僻,有的在公共場合亂髮脾氣,還有的在家裡膽子很大,一到外面就變得畏手畏腳。

除開性格的因素和教育的缺失之外,這與他們沒有學會正確地表達有關。

所以,讓孩子學會表達,不但能讓父母和家人知道他的想法,有效地疏通負面情緒,還能讓孩子學會與人溝通的方法,並逐步提高自控能力。

幾個朋友聚會,飛飛帶了他的兒子一起來。孩子今年5歲,正是活潑好動的年齡,但在這個場合,他不但沒有調皮搗蛋的表現,反而顯得有些膽小,說話唯唯諾諾,與人打招呼時眼神躲躲閃閃,反應也有些遲鈍。

在場還有其他的孩子,個個嘰嘰喳喳不甘落後,十分活躍的模樣,與飛飛的孩子形成鮮明的對比。

有人表揚孩子聽話懂事,飛飛卻心有不甘地說:“孩子平時在家不是這個樣子,又吵又鬧像個小霸王,只要出門就秒變慫包。”他戲稱孩子是“只敢在家裡橫的人”

同事與飛飛很熟,知道孩子雖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樣安靜,但也沒有多大的毛病。

只是性格比較固執,不善言辭也沒有耐心,一旦沒有達到要求,就會大吵大鬧。所以,飛飛對孩子的評價應該名副其實。

如果孩子不會表達,會產生哪些後果呢?

1、容易吃虧受累

人們大多喜歡嘴甜會說的人,喜歡聽好話和奉承的話,因而容易忽視嘴笨的孩子。

有的孩子雖然學習好、品行佳,但性格過於沉穩,不善於表達,在學校不容易得到老師的歡心,工作後更會因為過於默默無聞而失去晉升、晉級的機會。

這種後果非常嚴重,令人不願看到。

2、想法不能順利實現

任何願望和要求存在於人的大腦裡,都需要透過一定程度的表達,才能讓別人知道和理解,最終才會儘快地變為現實。

如果在表達時詞不達意或者表達不清楚,別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自然不能引起他人的共鳴,甚至可能遭到一口回絕。所以,在表達時要儘量清楚明白。

3、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

表達是一項技術活,十分考驗自己的能力。如果表達得不好,不但達不到效果,還會被人認為情商低、不會說話,既影響與同學之間的感情,還會招致他人的反感和孤立。即使自己的想法再好再合理,別人也不能接受。

因此,在表達自己的願望時,要注意掌握分寸,說的恰到好處,既不能過於簡單,又不能說的太多。

父母應該怎樣引導孩子進行表達呢?

學會清楚地表達願望

父母要告訴孩子,在自己有想法、要求甚至是委屈時,必須清楚地表達出來,父母和他人才會知道,單純的哭鬧、生氣和難過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這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前提。

只要弄明白這些,並讓孩子照著做,以後他在有要求時,就會好好地說出來;即使願望不能實現,也不會因為失望而大發脾氣,從而減少無理取鬧現象的發生。

同時,孩子在自身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後,也要向父母和他人吐露出來,積極爭取自己應得的權利,從而避免太過吃虧。

養成傾聽的習慣

在教育孩子時,要讓孩子認真地傾聽別人的談話,不要急於打斷和制止。

尊重他人並耐心地傾聽,這既是一種基本的修養,也能透過傾聽知道他人的願望和訴求,然後再採取正確的應對舉措。

過度地急躁則會讓人失去冷靜,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孩子一旦養成注意傾聽的習慣,將來進入社會後,會願意吸納多方面的意見,再經過仔細的權衡,不會盲目地做出決定。

掌握得體的表達技巧

孩子在說話前,家長要讓他經過認真的思考,然後不慌不忙地說出來,不能口不擇言地亂說一通。說話時,語言要客觀具體,語氣要平穩溫和,語速要不快不慢。

在不同的場合,還要用不同的語言習慣進行表達。

該幽默的時候要幽默,該直接了當的時候不要轉彎抹角,這樣才能讓人容易接受。

透過這樣的鍛鍊,孩子不但能夠熟練地運用說話的技巧,也能逐步提高自身的情商,與人更好地交流和相處。

隨著孩子慢慢地長大,與人交流和讓人瞭解的機會逐步增多,表達變得愈發重要,而且孩子在上學前,正是學習表達的黃金時期。因此,父母要抓住這個機會,引導孩子掌握表達的方法和技巧,並使之成為自己的優勢,這會對孩子以後的發展大有幫助。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準媽媽必看!孕期各月身體變化及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