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父母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但實際上,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不僅不是孩子的後盾,反而還會逼著孩子做出一些妥協。
比如,有些父母在面對兒女婚姻不幸時,不僅不支援孩子離婚,反而還勸說他們為了孩子將就,在這類父母看來:婚姻都是這樣的,忍忍就過去了。
他們的這麼說,是基於自己的經驗所得。
確實,在我父母那一輩,很多夫妻之間是沒有感情的,有些婚前都沒怎麼見面,跟別提經過時間瞭解了,大部分婚姻還是先結婚然後再戀愛的。
當然,有些人之間因為性格原因,以及三觀不合,即便結了婚,也很難產生所謂的愛情,所以大多數時候,還是靠責任在維繫著婚姻。
並且,在他們看來,不幸福也不會離婚,離婚一方面代表了這個人的失敗,另一方面,要承受閒言碎語的壓力。
一個人處理婚姻的方式,確實也會影響到其他人。就比如,開明的父母,在對待女兒的婚姻時也會更開明,如果自身婚姻不幸但以忍受將就的,她也會這麼去勸說自己的孩子。
01.父母總覺得,為了孩子不離婚,是真正對他們好,但實際上,真正愛你的孩子,反而是希望你能夠得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薇姐今年38歲,目前離婚一年,用她的話說,離了婚才知道什麼是幸福,想想當初和前夫將就著生活真的太痛苦了。
薇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她跟著母親一起生活,五年後母親再婚嫁給了一個暗戀自己很多年的男人陳叔叔。
陳叔叔對薇姐和她母親都很好,這是薇姐從來沒有在父母那裡看見過的幸福,起初父母經常吵架,一開始薇姐當然是希望父母不離婚的,後來看到母親整天落淚,薇姐告訴母親,如果離婚能夠讓你得到幸福,你就離婚,我會跟你一起生活。
於是,沒多久,父母便離婚了。
30歲那年,薇姐遇見了一個男人,戀愛2年後奉子成婚,然後結婚5年後,薇姐發現丈夫和他公司的女同事很曖昧,但苦於沒有證據,所以丈夫始終不承認。
但女人的直覺告訴她,他們之間一定有事,因為丈夫已經很久沒有碰她了,並且他們之間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很少聊天。
起初薇姐也想為了孩子將就,然而這一次她母親告訴她:如果覺得不幸福,就離婚吧,放心你還有我。
很多時候,父母的一句“還有我”確實能夠帶給我們很大的動力,會讓我們堅信,不管自己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始終是有依靠的。
這種依靠,要比夫妻之間的感情可靠一百倍,因為你不用擔心它會消失,父母對於孩子,和孩子對於父母的愛,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因為不管你們離得多遠,你們始終是這個世界上流著相同血液的人。
02.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說“拎得清”這個詞。無論是夫妻關係、婆媳關係,還是親子關係中,都需要“拎得清”,拎得清的人才不會去勉強,會更尊重彼此。
就拿薇姐母親來說,起初婚姻不幸時,她也迷茫了一陣子,想要為女兒繼續將就,但是事後想想這麼做也不是真的為孩子好,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還是不幸福,並且孩子親自勸她離婚,那一刻她才恍然大悟。
如果她拎不清一點,她不僅不會感謝孩子,反而還會責怪孩子,為什麼要勸她離婚,是不是就盼著父母分開。
有些女人是會這樣的,他們會把自己犯的錯誤歸結道別人身上,認為都是別人在推波助瀾,才促使他們做了決定,才讓他們承受了流言蜚語。
而在女兒的婚姻問題上,她也是一個拎得清的母親。她不會像其他母親一樣,勸說女兒,堅持一下,熬一下,日子很快就過去了,並且她也沒有拿孩子去綁架女兒,認為她必須要為孩子付出一切。
這是因為拎得清,所以才和女兒的關係上,她們始終相處很和諧,其實拎得清是一種彼此之間難得的尊敬,兩個人只有互相做到尊重彼此,關係反而容易處好。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一生都在為別人活,為父母,為孩子,為丈夫,卻唯獨忘記為自己而活。
在她們看來,成年後聽從父母的意見去結婚,是一種孝順,對自己的丈夫好,是一份責任,而對自己的孩子付出全部,是當媽的修養。
但實際上,女人除了是別人的女兒、母親、妻子之外,還是你自己。任何時候,你都要考慮自己的情緒,你是否開心,是否幸福,怎麼做你才會更舒服,這些都是需要你去仔細想清楚的。
收信人有話說:張愛玲曾說“出名要趁早”,而我卻認為,離婚要趁早。
人生短短不過幾十年,只有當你及早放棄錯誤的婚姻,才有更多時間用來經營自己,用來找尋更適合自己的人。
面對婚姻不幸時,最忌諱拖著、熬著,那樣不僅僅是拖累別人,也會拖垮自己,要知道,為了一個不值得的人,真犯不著堵上自己的一生。
人唯有好好愛自己,才是良策,也只有努力愛自己,你才更值得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