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我們不要去那裡,那裡不好玩的,去那裡玩會弄的好髒,滿身都是沙子的。"週末我帶著孩子來到一個公園聽到一位家長想要阻止孩子去沙堆那邊玩就那樣對孩子說。
孩子天生好奇心重,喜歡去探索一切未知的事情。可是很多的時候家長卻以:"那裡好髒、那裡不好玩的……"各式各樣的方式阻止孩子去玩,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受到一點點的傷害總是不讓孩子做這個那個也不可以碰。
簡單的來說就是:把孩子當做一朵溫室裡面的花朵,對孩子是百般呵護;家長總是會為孩子安排的一切。可是家長知道嗎:你們這樣做是在減少孩子接受外界刺激的機會,不僅不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反而是限制了孩子的心智成長,甚至會引起心理問題。家長這樣的做法其實是對於孩子的"感覺剝奪"。很多的家長可能還不太相信會有這麼嚴重的影響,可以通過下面的一些實驗等再做判斷。
家長對孩子的百般呵護,其實都是"感覺剝奪""感覺剝奪"的相關實驗這個實驗是由一位來著加拿大的麥克吉爾大學的心理學家開始研究的:
在實驗中,每一個人都會戴上護目鏡,它的作用就是來影響人的視覺能力;利用用單調聲音來限制他們的聽覺;在手臂戴上紙筒套袖和手套並且用夾板來固定他們腿腳進而限制他們的觸覺以及行為能力。這些參與者被要求單獨呆在實驗室裡。
實驗結果有點令人感到恐怖:
僅僅在幾小時後一些參與者就出現了恐慌的心理,進而產生幻覺……一部分參與者在實驗室裡連續呆了三四天後,或多或少的都會產生心理問題,比如說:出現錯覺、幻覺、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變得遲鈍以及恐懼等等情況,這些人都需要在實驗結束後數日方能恢復正常。
從這些實驗中的過程、結果我們進而可以得出和"感覺剝奪"相關的一些定義。
"感覺剝奪"的定義
來著百度百科的相關解釋:"感覺剝奪":
指的是在動物個體發育初期採取適當手段,使其不能夠獲得某種或者某幾種刺激。進而對個體行為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一樣的這個道理可以運用在孩子的身上:
家長在孩子的成長初期總是擔心孩子會受到外界的傷害於是採取一些措施不讓孩子和外界接觸。家長的這種做法同樣會讓孩子的發展受到一些阻礙,以及在其他方面上的一系列不利的影響。
家長對於孩子的"感覺剝奪"會產生一系列不利於孩子的影響現在的孩子普遍是:課外補習多,戶外活動以及實踐活動很少。水果切好、雞蛋剝好。也就是說現在孩子被"感覺剝奪"的現象非常普遍。
對智力的影響研究證明:
孩子的"感覺剝奪"一旦形成,會影響孩子的智力水平,在日後孩子的智力水平呈現下降趨勢。其中對語言發展和智力發展影響最大,和剝奪的時間也存在一定的關係,時間越長影響越大。
曾經在一所孤兒院做過研究:那裡的孩子們長期處於"感覺剝奪"的狀態,會使孩子原本應該會的坐、立、行走都會比比正常兒童晚得多。42%的兒童在兩歲時才能夠靠自己坐起來;15%的孩子在四歲時才能緩慢行走,此外這些孩子的人際交往力低下,語言表達能力發展遲緩。
對感觀器官的影響家長總是會在孩子玩耍的附近把所有的物品都拿開,甚至當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只留孩子一個人在周圍玩,也不留一些玩具給孩子玩。
家長這樣做是在剝奪孩子的感官體驗,會妨礙孩子的動作能力的發展。家長應該除了給孩子自由的活動空間之外,再給孩子一些適合孩子玩的玩具讓孩子玩這樣可以促進孩子雙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開發大腦潛能。
孩子擁有了足夠的"自由"探索這個世界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家長不要親力親為現在的孩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家長什麼事情都為孩子做好了,孩子就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孩子已經在讀小學還不知道雞蛋是怎麼來的。
一位教育專家帶著三十多名小學生到郊區進行夏令營。有一天吃早飯,她看到一個二年級的小女孩一直在地盯著籃子裡面的雞蛋,便走過去問小女孩:"你喜歡吃雞蛋嗎?"
"喜歡吃。"那小女孩回答到。
"那你為什麼不拿來吃而是一直在那裡盯著看呢?"教育專家追問。
"因為這個雞蛋和我們家的雞蛋長得不太一樣。"小女孩的回答令人感到吃驚。
"那你給我說說看,你們家的雞蛋是長什麼樣的呢?"教育專家好奇地問。
"我們家的雞蛋是白色的,軟軟的。而這個雞蛋是硬的。"小女孩回答到。
教育專家經過一番了解才明白:原來孩子在家從來就沒看到過煮雞蛋、剝雞蛋的過程。都是家長剝好了,切成兩半,放到她面前,她直接就可以吃了。
於是教育專家便問其他的幾個小同學:"你們知道雞蛋是從哪裡來的嗎?"
"知道,是從冰箱裡拿出來的。"孩子們卻異口同聲地說。沒有一個學生知道"雞蛋來著母雞,母雞下蛋。"
家長總是為孩子做好了一切,卻完全沒有想到:有些東西是必須要孩子去經歷的。如果孩子沒有去經歷過就會喪失最基本的常識,所以家長從現在開始就要去鍛鍊孩子,孩子可以去做的事物就讓孩子親自去動手操作,而不是家長去代勞。
讓孩子多嘗試各種"味道"很多的小孩一拿到東西就會習慣性的放進嘴裡,特別是拿到吃的東西。家長往往對於這個會很敏感,總是會阻止孩子,要自己嘗過之後才能放心的給孩子吃,其實家長這樣做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在阻止孩子的味覺的發展。
其實家長可以不用這麼敏感,對於可以放進嘴巴里的物品並且對孩子不好產生什麼影響的,家長應該放心的給孩子"嚐嚐"因為這是孩子認識物品的一種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孩子除了可以知道味道,還可以用舌頭去感受物體的特徵,促使孩子快速的認識物品。
此外家長也可以給孩子準備多樣的食物和水果,引導、鼓勵孩子去品嚐各種物品的味道,進而幫助孩子認識各種商品的同時也在發展孩子的味覺。
家長多帶著孩子去戶外活動很多的家長都不太喜歡帶著孩子出去戶外去活動,特別是去那種有沙堆、泥巴的地方。因為孩子一到戶外就會很開心,瘋玩起來就像是一個"野孩子"。孩子還特別喜歡去沙堆裡面玩沙子、去玩泥巴……總是把自己搞得一身都很髒。
其實,家長帶著孩子去戶外活動不一定要去那種有沙堆、泥巴的地方,可以帶著孩子去參加踏青之類的活動,帶孩子去觀賞風景。
比如說:可以讓孩子去觸控大自然中的樹木和花朵、讓孩子去草裡面碰碰新生的小草等等,多帶著孩子去認識周邊的物體,進而促進孩子觸覺發展。偶爾家長也可以讓孩子做一回"野孩子",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的發展。
不知道各位家長有沒有發現:
身邊喜歡運動以及喜歡交朋友的孩子都是比較活潑開朗Sunny的;活潑好動的孩子總是比那些"乖寶寶"更加的聰明。其實背後的原因就是他們的家長給他們孩子足夠的"自由"去探索這個世界,讓孩子自由的發展他們的各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