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兒起來什麼都不顧的孩子,一到寫作業的時候,總結來就會有兩件事不行,這也不行和那也不行,不是渴了,就是餓了,頭疼了腦熱了,一個小時了,就寫倆字兒。
以前曾經有家長用用監控拍下孩子獨自在房間寫作業的情況,過程是這樣的:
開始寫作業,維持了16秒;
開始玩兒牆;
接著玩兒門;
繼續寫作業,維持81秒;
又開始敲牆玩兒;
回去寫作業,維持51秒;
開始發呆,摳手摳腳;
實在無聊,起身上廁所。
整個過程9分鐘,從孩子開始寫作業,還不到9分鐘,他就想去上廁所了。而其中,孩子寫作業的時間只有2分鐘。
很多家長對此都有共鳴吧。
那天就在網上看到一位媽媽,把孩子寫作業的書桌搬到了廁所,讓孩子坐在馬桶上寫作業,還用帶子綁住孩子的頭髮,讓她不能離開。又給孩子搬來一桶純淨水,拿來幾個饅頭……
能想到這一招,這位媽媽也大概是走投無路了。
為了讓孩子好好寫會作業,家長們可謂是花樣百出:
有把孩子鎖在房間的;
有坐在旁邊時刻盯著的;
還有在孩子腳邊放了一圈雞蛋,規定孩子不能動的;
……
但是,家長管得住孩子的人,管不住孩子的心,他要是真的不想寫,就算身體動不了,心思也能飛到九霄雲外去。
為啥孩子寫會兒作業就這麼難呢?
01因為他打心裡就不想寫作業。如果是看電視和玩兒遊戲,孩子不必誰督促,主動得很,但是寫作業對孩子就是有這樣的“勸退”效果。
你說因為寫作業需要動腦子嗎?那玩兒遊戲也需要動腦子。
你說因為寫作業需要集中注意力嗎?遊戲更驚險刺激,一刻都不能分神。
分析一下作業和遊戲的區別就會發現,孩子寫作業痛苦而玩兒遊戲快樂,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是作業的難度,二是作業的反饋和刺激。
我們再來對比一下不愛做作業和愛做作業的孩子的區別,就能對這個結論更有體會。
愛做作業的孩子,往往是因為這些題對他來說難易適中,大部分的題都可以很輕鬆的完成,不需要大量的思考,然後有個別的題,需要她開動腦筋,但也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能夠給他帶來刺激感和興奮感。
其次,把作業一項一項的做完,看著整齊的田字格,滿滿當當的卷子,孩子內心會有一種充實感和滿足感,成就感,這是很多孩子對學習之愛的由來。
當作業對一個孩子來說,難度不算輕鬆,做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挫敗感,只剩下了枯燥和乏味,那他就會從內心抗拒這件事了。
應對方案是什麼呢?
任務分解法,孩子做作業之前,父母帶著孩子分析一下今天的作業任務都有哪些,哪幾項比較簡單,就先做哪幾項。
到了寫題的時候,也告訴孩子,讀完一道題,先做一個判斷給自己聽,這道題我會,或者雖然這道題不會,但我覺得用什麼辦法試一試應該就能做出來,或者是這道題我完全沒有頭緒,然後根據這個判斷決定,簡單的和有方法的,就現在寫,不會的就先放一放,等這張卷子全部做完了,再回過頭來數一數,一共幾道題不會,其中哪些還可以再想想。
最後實在不會的,再讓孩子判斷一下,這道題考的是哪塊的知識,屬於什麼型別的題,然後家長給孩子講一講,或者和老師溝通,讓孩子去學校讓老師給他講一講。
這個辦法,是一些成績相對比較差的孩子,適合幫助孩子查漏補缺,堅持一段時間,孩子學得就會越來越紮實,成績就會上來了。
成績上來之後,孩子就擁有了成就感,進入一個良性的迴圈。
02因為孩子很難進入專注模式。現在的孩子和我們小時候不一樣的一點是,他每天接受的資訊太雜了,所以孩子每時每刻都在被幹擾,處於一種超負荷的運轉狀態中,很難靜下來。
他每天抱著手機,接受高頻次的刺激,等他放下手機的時候,已經不具備安靜的能力,所以就算孩子現在什麼都沒做,他的腦子也在自動運轉,想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這就導致孩子進入一種“心流雜亂”的狀態。
也就是俗稱的靜不下心。
孩子靜不下心,所以就會亂動,就會給自己找各種事情來做,剛上完的廁所需要再上一遍,剛吃過飯這時候也需要再吃點,總之就是不能進入學習狀態。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調整孩子的整個狀態了。
怎麼做呢?
少玩兒手機,多和孩子互動,多讓孩子獨自做一些事情。
讓孩子漸漸回到現實環境中來,體會周圍的景物,體會自己的感受,知道自己每時每刻是在做什麼。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兒一些安靜的小遊戲,比如拼圖,樂高,讓習慣孩子安安靜靜,從頭到尾的完成一件事。
03因為作業太多,擠佔了孩子的過多時間。有時候,孩子不想寫作業不僅是孩子的責任。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感受過每天沒有自己的時間是一種什麼感受,那麼對孩子來說呢?他的生活每天都被安排的很慢,有上不完的課,上不完的補習班,做不完的作業,想要自己玩兒一會兒都是奢侈,他能開心嗎?
當任務量適中的時候,適中的動力就可以把任務給完成,而當任務過多的時候,孩子的動力就不夠用了,維持孩子行動的,就變成了老師的懲罰,父母的監督,孩子就會越來越被動。
很多孩子在小時候,他這個人的彈性已經被撐得太滿了,彈性就消失了,等到孩子長大,他反而不會思考,沒有動力了,開始叛逆,開始無所謂,那時候大人也管不住孩子了,這樣的結果不是更糟糕嗎?
不過,現在的大環境如此,你不努力,就沒有辦法和同齡的孩子競爭,所以家長的選擇也並不是很多。
那怎麼辦呢?
只能說,如果孩子本身的作業已經夠多了,就不要給孩子安排太多的補習班,課外作業,給孩子一些自己的空間。